6月15日,就佳明佳(北京)綠色食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佳明佳”)發表聲明稱小仙燉電子商務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小仙燉”)長期冒用佳明佳生產資質一事,小仙燉回應稱,該文章所述內容嚴重失實,小仙燉與佳明佳存在委托生產合作關系。目前,小仙燉已起訴佳明佳及其控股股東侵權,案件正在審理中。業內人士認為,燕窩行業普遍存在委托生產關系,這有利于企業初期快速發展,但也會因難以把控的因素造成雙方矛盾,進而影響品牌發展。
各執一詞
6月15日,小仙燉的一紙聲明將佳明佳帶到了大眾視線里。小仙燉在《關于佳明佳(北京)綠色食品科技有限公司發表不實文章損害我公司商譽的聲明》中稱,小仙燉與佳明佳簽署了正式委托生產加工合同,合同期限為2016年12月1日-2019年11月30日。小仙燉與佳明佳存在委托生產加工合作關系,并向佳明佳按約支付了加工費用。佳明佳也對外發布了在北京市食品安全標準管理系統中備案的以小仙燉公司為委托生產單位的燕窩食品企業標準。
該事件源于6月12日佳明佳的一份聲明。佳明佳在聲明中稱,公司持有食品生產許可證,曾以生產環衛餐為主要業務。因環衛餐項目停滯,佳明佳自2016年起停業至今。小仙燉公然使用佳明佳名稱及食品生產許可證信息,以“委托聲明人加工”的名義大肆銷售小仙燉品牌鮮燉燕窩。
小仙燉方面則表示,按照雙方約定,小仙燉協助佳明佳辦理了燕窩食品生產資質,獲得了生產燕窩食品的《食品生產許可證》。小仙燉一直是在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等主管部門監督下合規生產的,并通過了北京市產品質量監督檢驗院等相關檢驗機構的質量檢驗。
但佳明佳對外稱,“小仙燉”燕窩產品均是小仙燉的母公司榕樹堂公司和小仙燉公司自行生產的,非委托生產。佳明佳認為小仙燉是長期冒用佳明佳的生產資質,并指出小仙燉工廠的網頁配圖是一張經過PS處理的照片,該照片是在佳明佳廠房上PS了“小仙燉”三個字。
就雙方產生糾紛的具體原因,北京商報記者采訪了佳明佳,但截至發稿,佳明佳方面并未給予回復。
小仙燉方面回復北京商報記者稱,雙方產生糾紛的原因是佳明佳股東發生變更,佳明佳新股東對于公司經營理念等意見無法達成一致。
早有摩擦
值得關注的是,小仙燉與佳明佳之間早有摩擦。
據媒體報道,2019年4月,佳明佳就曾向北京市朝陽區人民法院對小仙燉提起訴訟,要求小仙燉及其母公司停止生產、賠償損失,截至目前,此案件還在審理之中。
北京商報記者查詢天眼查看到,2019年11月,小仙燉以原告身份起訴佳明佳侵權責任糾紛。而此后不到一個月,佳明佳則起訴小仙燉存在不正當競爭糾紛。
“一家良性發展的企業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下求發展,本身需要付出極大的精力與努力,也需要各方的幫助與監督。小仙燉將第一時間拿出證據消除誤會,而對于惡意誹謗的企業或個人,小仙燉也保留追究法律責任的權利。”小仙燉相關負責人回復北京商報記者稱。
天眼查顯示,佳明佳成立于2012年,主要從事食品技術開發,普通貨運,生產豆制品、罐頭。佳明佳共有兩位股東,大股東為洪筵,持股68.75%;二股東為朱慶軍,持股為31.25%,朱慶軍為佳明佳法人。
小仙燉對外表示,對于佳明佳多次散布與小仙燉不存在委托生產合作關系、小仙燉冒用佳明佳生產許可資質的言論,小仙燉已在北京市順義區人民法院對佳明佳及其控股股東提起侵權責任之訴,追究佳明佳及其控股股東的侵權責任,目前案件正在審理中。
“在雙方已經接受委托合同的背景下,還因委托生產問題產生糾紛,說明這種方式存在很大隱患。”戰略定位專家、九德定位咨詢公司創始人徐雄俊說。
行業之憂
業內普遍認為,小仙燉與佳明佳的糾紛也折射出燕窩行業委托生產的問題。
事實上,由于燕窩行業企業分散、規模小,委托生產是很普遍的一種方式。委托生產是指品牌委托方不直接生產產品,而是利用自己掌握的核心技術負責設計和開發新產品、控制銷售渠道,具體的加工任務通過合同訂購的方式委托同類產品的其他廠家生產,并貼上自己的品牌商標。
數據顯示,2018年,國內燕窩加工企業僅有32家,但進口商達587家、經銷商為4642家,僅天貓平臺上搜素“燕窩”,品牌就達200多個,遠超加工企業數量,大部分品牌均為委托生產。
2014年,小仙燉成立之初并未建設自己的工廠,通過委托方式進行生產,該工廠位于北京順義。據小仙燉相關負責人介紹,小仙燉委托生產的方式是自行研發生產工藝,并購買生產設備,但雙方簽署了委托生產的合同。不過,小仙燉2018年與佳明佳發生糾紛。2019年,小仙燉將工廠搬至現在的河北廊坊,自行生產。
此外,燕之初公開表示提供燕窩產業基于品牌和產品的系統化解決方案,為多達500家燕窩品牌代工生產。而大洲新燕官網信息顯示,漢宮燕即食燕窩、安嘉人即食魚膠、艾尚燕鮮燉燕窩等產品,都是通過大洲新燕代工生產的品牌。
營銷戰略管理專家沈博元認為,因委托方可避免重復性建設與資源浪費,而受托方可緩解生產資源閑置,從而提高食品生產行業經濟效益的委托生產具有積極意義。
不過,在徐雄俊看來,雖然行業都在通過委托生產的方式生產,但企業與委托方很可能因利益問題產生糾紛,制約品牌商發展。企業如果持續發展則需要自建工廠,保證產品的穩定性和品牌的可持續發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