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信托業監管持續加碼,繼資金信托新規征求意見稿出臺后,監管部門近期再次明確融資類信托壓降要求,信托公司加快非標轉標幾乎是唯一可選策略;同時,在市場層面,多個地方政府要求置換清退高成本債務,信托業多年深耕的政信業務也面臨挑戰。一些信托業內人士均表示,資金信托新規疊加壓降融資類信托,是監管機構長短期政策“組合拳”的綜合運用,旨在逐步壓縮違規融資類信托業務,優化信托公司業務結構,推動信托公司向標品信托、股權信托與服務信托轉型。信托公司應從根本上轉變非標文化,從資源依賴型的“掙快錢模式”轉向專業依賴型的“掙慢錢模式”。
《金融時報》記者發現,在新的監管形勢下,頭部信托公司已開始主動轉型,探索業務新機會。比如,平安信托去年下半年以來即啟動凈值化轉型,把標品信托、服務信托作為業務重點,在總部建立了專業化的產品中心,既設立了固定收益、資本市場、陽光私募、創新投行等標品投資業務,也涵蓋了ABS、家族信托等服務類信托業務。今年一季度以來,平安信托固定收益、資本市場團隊收入增幅均超過100%;推出業內首單跨境主動管理類美元債券投資產品。此外,該公司受托設立的一單總保額近2億元的保險金信托,刷新了國內保險金信托單筆規模記錄。
今年6月初,中國銀行間市場交易商協會發布消息稱,交易商協會在現行資產支持票據(ABN)規則體系下,研究推出資產支持類融資直達創新產品——資產支持商業票據(ABCP)。隨后,包括華潤信托、中信信托等多個頭部企業發行了首批資產支持商業票據。通過ABCP這一創新產品,憑借信托破產隔離制度和產品設計能力的優勢,可以為中小微企業提供更為豐富的金融服務,有助于拓寬融資渠道、降低融資成本,從而更好地支持實體經濟發展。
在資本市場業務方面,重慶信托近期與申萬宏源證券簽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雙方將在債券與資產證券化業務、投資銀行業務、資本市場業務、產品推薦與產品代銷等領域開展全方位的業務合作。光大信托推出包含科創板投資策略的主動管理凈值型信托產品“光大信托·科創板打新增強集合資金信托計劃”。平安信托則聯合知名老牌私募基金管理人從容投資推出證券投資類產品“從容價值醫療系列集合信托計劃”,重點投資醫療行業價值標的,搶占醫療價值投資先機。
在地方政府降融資成本趨勢已定、傳統政信業務逐漸萎縮的背景下,基建REITs或成為信托業發展的重要方向,包括平安信托、光大信托在內的信托機構也在探索研究該領域的業務機會。平安信托相關負責人表示,信托公司可利用在基礎設施投融資領域積累的豐富經驗,挖掘優秀的基礎設施REITs項目,將基礎設施REITs納入標準化信托產品的投資范圍,開發投向基礎設施REITs的TOF產品、向基礎設施REITs供給資產支持證券,發行信托計劃參與搭建ABS中的SPV等。
新業務領域方面,頭部企業也在加大步伐。銀行間市場交易商協會6月公布的非金融企業債務融資工具受托管理人名單,包括中航信托在內有3家信托公司成為首批獲準備案的受托管理人。中航信托認為,從傳統的機構投資者,到債務融資工具的承銷和分銷商,再到受托管理人,信托公司可以為債券市場發展注入活力和動力,未來在開展債務融資工具信托方面進一步發力。再看平安信托,去年下半年宣布將特殊資產投資作為轉型核心業務之一,聚焦新舊動能轉換過程中資源錯配、市場出清的機會,助力實體經濟風險化解。今年以來,國家和多個地方政府發文鼓勵金融機構參與不良資產投資,包括允許增設地方AMC,擴大不良資產受讓主體范圍等,一定程度上體現了頭部信托公司轉型的前瞻性。據悉,平安信托在近期落地一單特殊資產ABS業務,開創了資本市場紓困新模式,也是信托公司標品業務的重要創新。
《金融時報》記者注意到,在貫徹落實“六穩”“六保”要求以及適應信托監管新政的背景下,信托業亟須回歸本源,發揮制度優勢,進行能夠直達實體經濟的真創新,引導社會資金投入到國家鼓勵投資的領域,嚴控風險,為大眾提供高品質的金融服務。平安信托研究認為,要實現上述目標,信托公司首先應迅速建立ABS、ABN等標準化產品從“審批→策略→監控→處置”的一整套業務規則,掃清產品落地過程中的各種風險合規管控障礙;二是要加快布局標品信托投資與承做業務,大力引入業務類與審批類專業人才,彌補標品業務人才短板;三是要發揮信托公司作為持牌金融機構的資金與品牌優勢,精選細分領域,建立股權投資的專業化團隊,深耕細作,培育信托公司的另類投資能力;四是順應國家經濟與監管形勢,主動創新求變,尋找新的業務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