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uby id="26j7v"><table id="26j7v"><thead id="26j7v"></thead></table></ruby>
    <strong id="26j7v"></strong>
    <progress id="26j7v"></progress>
    國內產業> 正文

    巨頭加速布局 互聯網理財勢不可擋

    時間: 2020-07-16 11:14:28 來源: 經濟參考報

    當前隨著銀行理財產品收益率不斷下降,居民投資權益類資產的意愿強烈。而在精準、高效等優勢加持下,居民理財向互聯網端轉移將是大勢所趨,近期互聯網理財市場熱度持續攀升。除了銀行等金融機構加碼發展線上渠道外,第三方理財平臺也加速搶占市場,上線多種理財產品,同時還布局投顧等領域,幫助用戶制定資產配置策略。支付寶披露的最新數據顯示,近一個月平臺上基金申購金額同比去年增長超5倍,新基民同比增長1倍多。

    不過專家也表示,隨著互聯網模式帶來效率的提升,投資者行為更加高頻,很可能也更加短視。投資者對理財要有正確的認知,不要短期追漲殺跌,而是結合自己的風險承受能力跟生活目標,做好長期投資的打算。

    產品、服務全面強化互聯網理財勢不可擋

    互聯網理財市場近期持續活躍,第三方理財平臺紛紛上線多種理財產品,同時還加速布局投顧等領域,幫助用戶制定資產配置策略。

    7月13日,支付寶理財平臺上線“金選專區”,首期推出了銀行存款、定期理財、基金等超50只產品。而除了支付寶,騰訊理財通、度小滿金融等不少互聯網理財平臺也都在加速搶占居民理財市場。除了加速產品上線,在服務端,互聯網理財平臺還在布局投顧等業務,幫助用戶制定資產配置策略。上線3個月,由螞蟻金服和先鋒領航投顧聯手推出的“幫你投”近日曬出的成績單也取得了不錯的業績。

    蘇寧金融研究院高級研究員黃大智在接受《經濟參考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從7年前余額寶橫空出世后,貨幣基金就開始逐漸向互聯網端轉移,債基、股基以及一些混合型基金也都有逐漸線上化的趨勢。而今年疫情之后,線上無接觸的理財更加火熱起來。騰訊金融科技智庫首席投資專家劉明軍對記者表示,當前居民理財的互聯網化趨勢勢不可擋,不僅是互聯網平臺,其他金融機構也將大力發展基于互聯網的業務模式。

    便捷高效優勢明顯創新發展空間仍存

    業內指出,相比傳統的線下理財,互聯網理財模式具有方便快捷等優勢,也將幫助居民理財更加精準、高效。

    融360大數據研究院分析師殷燕敏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互聯網理財產品最大的優勢在于其購買較為方便,渠道與銀行、基金公司等金融機構之間打通了交易賬戶,投資者可以在同一個平臺選擇不同類型的投資品種,也可以對同一平臺上的同類理財產品進行比較后就可以直接完成交易,簡化了投資者繁瑣的平臺注冊、資金劃轉等流程。

    記者親身體驗投顧產品“幫你投”發現,界面可以直接跳出根據模型測算出的“最佳投資策略”。記者得到的投資策略說明書顯示,投資策略分為“安睡增值策略”到“全面進攻策略”10種,收益目標分別對應從2.5%到11%,收益目標越高,投資配置中股票類基金占比越高,固收類占比越小,不虧損概率也相應降低。選擇某一投資策略后,便可轉入資金。說明書顯示,其投顧服務費為每日總資產的0.0014%。

    黃大智表示,相比于個人直接投資而言,投顧公司在專業化上更具優勢,要比個人投資更加理性,同時也更加具有資金規模的優勢。不過他也指出,使用此種買方投顧服務,無論收益如何,都要每天額外支付投顧服務費。“其收取的服務費是按照用戶的總資產百分比來進行提成的,那么對于管理機構而言,它總是有動力去把用戶的總資產規模不斷做大。”

    專家表示,互聯網理財領域未來仍有進一步拓展和創新的空間。劉明軍表示,除了銷售和服務的線上化、智能化,在產品端,也可以去做一些改進和調整。“主要創新方向在于,要基于對客戶洞察,他們在專業能力、理財經驗、風險偏好、行為認知等各個方面的細微差異做細分,在產品設計和后期服務上做針對性應對。比如,對于以前習慣于買銀行理財、專業能力較為欠缺、投入資金不太小的人群,現在逐步接受凈值化產品,但又不想跨度太大,可以涉及理財升級版的固收類產品。”

    專家提示投資風險做好長期投資打算

    專家表示,互聯網理財更加便捷、高效,但投資者也可能由此忽略了對自身投資風險的合理把控。劉明軍指出,由于效率的提升,投資者的行為更加高頻,很可能也更加短視,更喜歡追逐熱點,更加看排名買產品,更難做到理性。短期化、情緒化對投資者是非常不利的。與此同時,對于投資管理機構而言,互聯網信息過載且傳播迅速,投資者行為趨同化嚴重,在短期內方向高度一致的行為可能給產品的投資管理帶來難度,短期規模暴增可能影響到基金的業績,規模大幅縮水則可能帶來流動性問題。

    實際上,針對一些風險,互聯網理財平臺在產品設計上已經有所考慮。度小滿金融相關負責人表示,不僅僅平臺本身的資質要符合各項法規和監管要求,他們還為自身代銷的各類理財產品充當了“二道風控”的角色。同時,大型互聯網平臺因為天然面對海量用戶的屬性,對用戶體驗、信息披露也有著更多追求。

    同時專家指出,投資者自身也需要提升投資理財能力。殷燕敏表示,互聯網上購買理財產品,不像線下金融機構配備有專業的理財經理可以立馬解答專業問題、講解產品,對于很多投資者而言,在選擇投資產品時,一定要認真閱讀產品說明書,分清產品的管理機構是什么機構,產品投資的范圍是什么,產品的風險是否高于自己的承受能力,看不懂產品的收益設計模式,最好還是不要亂投,也切莫只看產品宣傳的業績比較基準或歷史收益率,這些數據都僅供參考,最終產品的收益水平依然是與當期的市場環境、機構的投資能力息息相關。

    具體以基金產品來看,劉明軍表示,總的來說,投資者的投資心理和行為的變化跟環境的變化相比,又往往是滯后的。無論是穩健投資者還是激進型投資者,在投資時都應該做長期打算,并做好資產配置。

    關鍵詞: 互聯網理財

    責任編輯:QL0009

    為你推薦

    關于我們| 聯系我們| 投稿合作| 法律聲明| 廣告投放

    版權所有 © 2020 跑酷財經網

    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網站聲明。本站不作任何非法律允許范圍內服務!

    聯系我們:315 541 185@qq.com

    剧情Av巨作精品原创_一区二区三区sM重口视频_91综合国产精品视频_久久精品日日躁
    <ruby id="26j7v"><table id="26j7v"><thead id="26j7v"></thead></table></ruby>
    <strong id="26j7v"></strong>
    <progress id="26j7v"></prog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