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uby id="26j7v"><table id="26j7v"><thead id="26j7v"></thead></table></ruby>
    <strong id="26j7v"></strong>
    <progress id="26j7v"></progress>
    國內產業> 正文

    科創板開市周年:首批25家企業股價較發行價平均增長179%

    時間: 2020-07-20 17:15:26 來源: 長江商報

    2019年7月22日,在萬眾期待之下,科創板首批25家企業股票正式上市交易。經過近一年時間的平穩運行,截至7月17日收盤,科創板上市企業數量擴容至130家、總市值規模接近2.6萬億。

    同花順數據顯示,在目前已經上市的130家科創板企業中,中芯國際、金山辦公、中微公司等五家企業總市值超過7716.75億元,占科創板總市值的三成左右。

    從漲幅來看,截至7月17日收盤,130家公司股價(不復權)較其發行價平均上漲167%。

    長江商報記者注意到,首批25家上市企業歷經近一年時間的考驗,股價表現不俗。截至7月17日收盤,首批25家企業股價較發行價平均增長179%,其中13家公司上市至今累計上漲超100%,特別是安集科技、中微公司、心脈醫療等漲幅超過500%。

    作為資本市場改革的“試驗田”,科創板開市近一周年以來,不斷提升包容性,吸引更多集成電路、高端裝備、生物醫藥等戰略新興產業和高新技術企業選擇赴科創板上市。

    其中就包括首家”同股不同權“企業優刻得,首家“未盈利過會”企業澤璟制藥,首家紅籌上市企業華潤微等等。

    而近期創下A股市場最快IPO紀錄的中芯國際,同時以532.2億元的募資規模,創下目前科創板最高募資記錄,再次彰顯了科創板接納優質科創,尤其是優質紅籌的積極姿態。

    開市一年130家企業上市

    作為注冊制改革的試驗田,科創板在運行近一年的時間中,取得諸多亮眼成績。

    同花順數據顯示,截至7月17日收盤,科創板共有130家上市企業,總市值約為2.6萬億元,相較于去年7月22日科創板開市首日25家上市企業數量以及5534億的總市值,分別增長4.2倍、3.73倍。

    其中,7月16日上市的中芯國際,目前總市值達到2800.03億元,成為科創板“市值之王”。同時,中芯國際此次IPO募資總額達到532.3億元,也是目前科創板募資規模最高的企業。

    除了中芯國際之外,科創板“千億市值俱樂部”成員還包括金山辦公、中微公司、滬硅產業、瀾起科技等四家公司,總市值分別達到1607.28億元、1143.48億元、1096.03億元、1069.93億元。上述五家企業市值合計7716.75億元,占科創板總市值的三成左右。

    包括上述公司在內,科創板目前市值超過500億的公司數量為十家,超過百億的公司數量為63家,而市值不足50億的公司數量為24家。

    開市近一年來,市場對于科創板的上市企業的熱情不減。從股價來看,截至7月17日收盤,130家公司收盤價(不復權,下同)平均值為85.2元,較發行價平均值31.9元上漲167%。

    截至目前,科創板“第一高價股”為去年12月份上市碩世生物,現價435.5元,較其發行價46.78元上漲831%。石頭科技、國盾量子、安集科技、金山辦公等四家公司股價均已超過300元,分別為380.08元、367元、359元、348.65元,較其發行價分別增長40%、914%、816%、660%。

    不過,從漲幅來看,上市首日曾暴漲十倍的國盾量子卻不是目前累計漲幅最高的公司。同花順數據顯示,截至7月17日收盤,滬硅產業報44.19元,較其發行價3.89元增長10.36倍。

    除了滬硅產業、國盾量子之外,碩世生物、安集科技、東方生物、天智航、金山辦公、中微公司、特寶生物、心脈醫療等公司累計漲幅超過500%。包括上述企業在內,83家公司上市以來累計漲幅超過100%,占比約為64%,116家公司累計漲幅超過50%,占比接近九成。

    而首批25家上市企業亦表現不俗。截至7月17日收盤,科創板首批25家企業股價較發行價平均上漲179%,且股價均為正增長。其中,漲幅最高的為安集科技,現價359元,較發行價上漲816%。中微公司、心脈醫療漲幅分別高達637%、518%。南微醫學、瀾起科技、睿創微納、樂鑫科技、航天宏圖、交控科技、虹軟科技、西部超導、沃爾德、嘉元科技等共計13家公司上市至今累計上漲超100%。包括上述公司在內,25家企業中21家累計漲幅超過50%,占比高達84%。

    “硬科技”特征明顯

    支持“硬科技”企業上市,是科創板堅定“科技創新”這一定位的重要舉措。

    以同花順所屬行業劃分,目前已經上市的130家企業及即將上市的16家企業中,來自于電子、醫藥生物、信息服務、信息設備、機械設備等大類的公司最多,分別為23家、32家、24家、10家、28家。

    電子行業中,半導體及元件制造公司數量達到14家,包括中芯國際、滬硅產業、瀾起科技、華潤微等“明星企業”,也包括即將于7月20日上市的寒武紀。

    從研發投入上來看,據上交所統計,2019年百家科創板公司合計投入研發金額117億元,增幅23%,研發投入占營業收入的比例平均為12%。其中,微芯生物、賽諾醫療研發投入占比接近50%;中微公司等11家公司研發投入占比超過20%。虹軟科技等5家公司連續三年研發投入占比超過30%;金山辦公等22家公司連續兩年超過15%。

    同時,截至2019年末,科創板公司研發人員占員工總人數的比例超過三成,平均每家超過200人,同比增長10%。

    “科創板包容性明顯提高,上市標準與納斯達克、港交所等國際領先交易所相似,對集成電路、高端裝備、生物醫藥等戰略新興產業和高新技術企業的資金導流和產業扶持作用初步發揮??苿搶傩栽u價標準明確,未盈利、紅籌、不同投票權架構等過往只能在海外上市的公司,科創板均能提供服務。”上月,上交所理事長黃永元在陸家嘴論壇上表示。

    正如其所言,包容性擴大,使得科創板作為A股市場改革先驅,創下多項歷史紀錄。

    例如,首家”同股不同權“企業優刻得,首家“未盈利過會”企業澤璟制藥,首家紅籌上市企業華潤微,從受理到上市僅用46天時間的中芯國際,不僅創下A股IPO最快的記錄,同時以532.2億元的募資總額,成為目前科創板IPO募資最高的企業,并打破了近十年來A股IPO募資記錄。

    值得一提的是,在科創板開市一周年之際,上交所和中證指數公司將于7月22日收盤后發布上證科創板50成份指數歷史行情,7月23日正式發布實時行情。

    據上交所介紹,作為反映科創板證券價格表現的首條指數,“科創50”指數的推出有助于為投資者提供客觀表征市場和業績評價基準的工具,并為指數型投資產品提供跟蹤標的。

    關鍵詞: 科創板開市周年

    責任編輯:QL0009

    為你推薦

    關于我們| 聯系我們| 投稿合作| 法律聲明| 廣告投放

    版權所有 © 2020 跑酷財經網

    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網站聲明。本站不作任何非法律允許范圍內服務!

    聯系我們:315 541 185@qq.com

    剧情Av巨作精品原创_一区二区三区sM重口视频_91综合国产精品视频_久久精品日日躁
    <ruby id="26j7v"><table id="26j7v"><thead id="26j7v"></thead></table></ruby>
    <strong id="26j7v"></strong>
    <progress id="26j7v"></prog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