度過心驚膽戰的周末后,A股反而表現格外強勁,指數翻紅外,線圖還走出了大陽線。從整體的表現來看,指數的短期風險得到充分釋放,看長期基本面不說,中期流動性就很關鍵,在即將到來的12月份,市場的預期是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對穩增長表態會變得比以往積極。
距離2021年結束還有一個月的時間,在基金業績排名戰結束之際,機構逐步的把目光轉向明年,研究布局哪些行業具備明顯的預期差。
近期,軍工股受到資金熱捧,不僅僅指數創下新高,甚至一些個股慢慢的走出上漲趨勢,比如:軍工指數:
振華科技:
中航西飛:
1、軍工獲看好,機構三季度持續建倉
從數據來看,公募基金對軍工行業的配置有明顯提升,配置規模繼二季度后再創歷史新高。據招商證券統計顯示,全部基金持有軍工股市值為1037.2億元,持倉比例增加0.45個百分點,至2.94%;主動型基金持有軍工股市值802.2億元,持倉比例增加0.56個百分點,至2.83%;主動型基金在全部基金中對軍工配置比例為77.34%,環比增加3.07個百分點。
值得一提的是,行業持倉占比及超配比例約為近兩年新高。從超配比例來看,全部基金軍工持倉比例超配0.64%,環比增加0.28個百分點,主動基金軍工持倉比例超配0.54%,增加0.39個百分點。前十大重倉股軍工合計市值680.8億元,占行業持倉的66%,提升5.01個百分點。
具體的分布來看,加倉的方向集中在航空板塊中下游和軍工電子板塊,其中前者占比57.8%,排名第一,后者占比29.7%,環比大幅提升6.4%。
此外,多個頂級的基金經理在三季度也是逐步加重對于軍工股的配置,比如馮柳就持有睿創微納、西部超導、紫光國微;值得一提的是,睿創微納在三季度還被富國基金、景順長城建倉。
還有,交銀基金旗下的先進制造持有多只軍工股,在前十大重倉股當中有振華科技、火炬電子、鴻遠電子及紫光國微。其中火炬電子近乎是清一色的機構新進或者加倉。
2、軍工股存在的預期差在哪?
一直以來,軍工股的炒作邏輯是以階段性炒作為主,很大程度上軍工股的有一定的壁壘性和規模性和不受到外資的重視。
一方面,軍工股的壁壘性在于主要是軍用產品,涉及的領域屬于國家機密的層次,而規模性是在于國家的國防費用都已經提前的數額公布。其次外資的配置不大在于軍工設計到機密,很多屬于不公開的資料,所以軍工的企業都有一定的神秘感。
不過,隨著國際軍事實力的發展,軍工的邏輯出現一些拐點。
首先,軍改后四季度是軍工股業績釋放的時間點。為建設世界一流國防力量,近幾年,中央先后發布多項推動我國軍隊機械化信息化建設的強軍政策,早在2019年7月份發布的《新時代的中國國防》提到“推動機械化信息化融合發展,加快軍事智能化方向發展”,我國軍隊信息化發展將是長期必然趨勢。而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明確提出到2020年,我國軍隊實現機械化、信息化建設取得重大進展。
同時,根據一些軍工龍頭股在今年財報出現的巨額合同負債,在逐漸轉化為確認收入,軍工股四季度業績爆發。畢竟在三季度報后,市場存在一定的空窗期,從四季度到明年一季度基本上沒有上市上市公告的動作,所以軍工股的巨額合同轉化為業績,對于機構來講是非常好的安全墊,比如中航沈飛超300億元:
根據安信證券的數據,修正后的軍工行業的三季報的歸母凈利潤增速高達51%,軍工板塊的投資邏輯由過往的事件驅動轉向了業績驅動,天風證券認為目前國防軍工估值并未出現明顯泡沫化,具備較大空間 。
其次,在今年的8月21日,陸軍裝備部發布《關于加快推動陸軍裝備高質量高效益高速度低成本發展的倡議書》,提出大力推開原材料競價采購、分系統競爭擇優、大批量階梯降價,多點挖潛、控價讓利,通過精益管理實現價格整體最優。
這個軍工集采給了機構一個非常好的觀察點,因為本身來說軍工板塊涉及到的企業眾多,尤其是一些軍民兩用的企業,進一步規范行業標準,而優質的軍工企業會得到優先級采購。
3、軍工ETF
軍工板塊的企業眾多,在選擇的問題上,軍工ETF往往是一般非常好的選擇,比如國泰中證軍工ETF(512660)。
根據資料顯示,從2016-07-26成立以來,已取得44.62%的收益,小于同類平均水平,同類排名197/324,期間資產凈值增長2324.18%,資金規模在133.98億。
從各區間表現看,該基金今年以來表現突出,收益率12.70%,同類排名275/982;1年收益率29.31%,同類排名124/963;3年收益122.49%,同類排名96/538;5年收益42.81%,同類排名175/338。
其重倉股基本上軍工的優質龍頭,漲幅最高的分別是衛士通、振華科技和陽光諾和
關鍵詞: 這只明年存在預期差ETF 最新機構持倉規模創新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