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定增,折價認購,半年鎖定期對于機構而言,具有非常大的吸引力。在近兩年的A股市場,行業龍頭企業的定增都會吸引一些知名的投資機構參與,甚至出現搶籌。比如寧德時代、隆基股份、匯川技術等等。
而在昨晚,一家MLCC龍頭三環集團的定增也正式落地,不出意料的是,從機構認購的陣容來看,均是一線的投資機構。
1、上市公司定增,全明星搶籌再現
根據資料顯示,三環集團是一家致力于研發、生產及銷售電子基礎材料、電子元件、通信器件等產品的綜合性企業。此次認購對象,頂級私募高毅、高瓴聯手搶籌,其次還有正心谷基金,公募方面,廣發基金、易方達基金、富國基金等均參與了此次定增。不過,高毅鄧曉峰由于報價過低未能獲配。
具體金額來看,正心谷旗下四只產品共計獲配1144.02萬股,獲配金額約為4.5億元;高瓴旗下的HHLR獲配1787.54萬股,獲配金額約7億元;而高毅資產旗下另外三只產品和瓴仁投資未能在此次定增中獲配。
根據披露的方案,新增股份數為9959.14萬股,發行價格39.16元,募資總額為39億元。本次定增募集資金投資項目包括高容量系列多層片式陶瓷電容器擴產項目、智能通信終端用新型陶瓷封裝基座擴產技術改造項目、電子與電力器件用新型氧化鋁陶瓷基片擴產項目等,上述項目全部達產后,公司MLCC將新增產能3,000億只/年、陶瓷封裝基座新增產能240億只/年、陶瓷基片新增產能6億片/年。
這其中定增價格相當于此次發行定價基準日前20個交易日股票交易均價的96.51%,截至到12月2日的收盤價,已經浮盈7%。
從股價來看,三環集團在今年上漲13.05%,值得一提的是在三季度創下股價新高之后,三環集團的股價迎來調整,一個月的時間跌幅近20%,并且根據最新的財報來看,機構大幅度撤退,從二季度750家機構持倉到三季度僅在83家。
2、三環集團的吸引力在哪?
從賽道來講,在近幾年的新能源趨勢,機構關注點是MLCC國產化趨勢以及中高端產品應用領域的拓展,比如在這個四季度以來共有24家私募機構、36家公募基金調研另一個龍頭風華高科,包括星石投資、淡水泉、盤京投資等知名百億級私募。
三環集團是我國第一家具備材料工藝設備垂直一體化的電子陶瓷企業,掌握小型化及高精密產品的干壓、注射、流延、疊印成型、氣氛保護高溫共燒、陶瓷金屬化技術和多種形式精密研磨技術。主要產品包括MT插芯及陶瓷導針、激光器用帶線插芯、陶瓷手機后板蓋、陽極支撐SOFC單電池、多層陶瓷片式電容器MLCC、陶瓷柱塞等。產品應用于光通信、電子、機械、生物等領域。
MLCC,是片式多層陶瓷電容器的英文縮寫,是世界上用量最大、發展最快的片式元件之一。其主要優點為體積小、頻率范圍寬、壽命長、成本低。目前,陶瓷燒結技術相當成熟,可以進行大規模、高質量的生產。
從市場端來看,從MLCC需求規模來看,據中國電子元件行業協會數據,2019年全球MLCC市場規模為158.4億美元,MLCC出貨量接近4.5萬億只,預計2023年市場規模將超過180億美元,2019年中國大陸MLCC行業市場規模約為438.2億元,預計2023年將達533.5億元,CAGR達到5.04%,增速高于全球平均水平。
在當前,汽車產業的EV化進一步推動MLCC市場擴容。例如我國規定到2025年新能源車新車銷售量占到新車銷量的20%;歐洲各國也設立不同的目標年份達到電動車占比100%的新車銷售計劃。
新能源汽車中三電系統能顯著拉動MLCC的需求。根據村田的預測,純電動汽車的動力系統將使用2700-3100顆MLCC,遠高于傳統燃油車450-600顆MLCC的需求。此外,Murata預計2025年汽車領域的MLCC需求將增長為2019年的1.8倍以上。
當前MLCC主要邏輯除了高端化之外,最重要的是目前國產替代的需求愈加強烈,因為從全球來看,話語權主要掌握在日韓大廠手中。大廠主要分為三大梯隊:第一梯隊為日本廠商,第二梯隊為韓國和中國臺灣廠商,技術水平與日本廠商有一定差距,但具有規模優勢。三梯隊則為中國大陸廠商,在技術和規模方面與前述都有所差距,但與臺系廠商之間的差距在逐步縮小。
那么三環集團作為國內MLCC的參與者,三季度公司實現營業收入約17億元,同比增長55%。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約6.2億元,同比增長40.8%。在所處MLCC賽道借助新能源汽車智能化和5G手機出貨量快速發展趨勢下,是三環集團定增獲得眾投資機構看中的原因。
關鍵詞: 又現定增搶籌 高毅、高瓴同時競購 頂級公募基金都沒搶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