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馨提示:2022年“全球視野 下注中國”十大核心資產系列解讀為SVIP專享權益,開通SVIP會員即可免費查閱。
2022年“下注中國”十大核心資產揭曉40年來,中國融入世界經濟發展,誕生了一批優秀的企業家,也誕生了一批公司治理健全、產品服務優質的優秀企業。
這些企業能夠識別趨勢,站在趨勢面前迎潮而上,在潮頭弄舞。潮流改變時,他們毅然決然投入新的趨勢當中。即使在存量經濟時期,這些優秀的企業,也能憑借優秀的管理、出色的產品服務和先進的技術取得先機,成為真正贏家。
所以,尋找頭部的公司,與之成長,遠比賭某些小公司突破階級實現跨越式發展來得更穩,對于絕大部分的投資者,這是最簡單,最有效的策略,過去三年核心資產組合上漲超過190%就是最好的證明。
那么如何定義這些代表著國運、代表著未來的核心資產?
需要滿足以下幾個標準:
1、代表中國,要不怎么叫下注國運呢?
毫無疑問,這些公司都必須是以國人為主導,以國內市場為主的中國企業,這樣才能與國運共成長。
2、代表未來,能給人類生活帶來美好;
國運的上升必然是螺旋式的,每個時點,代表著未來的企業都是不一樣的。當下,我們尋找的也必然是在這個時點,代表著中國經濟,乃至代表人類和社會的發展進化方向的企業,給人類生活帶來美好的企業。
3、頭部資產,必須是行業龍頭企業,有絕對的競爭優勢;
在挑選核心資產時,入選的標的必須是各自領域的領軍企業,已經在行業中建立起巨大的領先優勢,且能看到明顯的未來的發展方向,而且未來發展的天花板足夠高,這樣我們才能相信,在未來足夠長的斜坡中,雪球越滾越大。
4、確定性與成長性兼具,2022年大概率能實現20%的保底升幅;
最后,就需要平衡核心資產的確定性與成長性,入選的標的必須能夠大概率在2022年實現20%的保底升幅,也只有這樣,才具有配置價值。
2022十大核心資產揭曉
回顧過去三年十大核心資產,在2019、2020和2021分別實現了50.2%、70.2%和16.7%的收益,遠遠跑贏滬深300及各大市場主流指數,今年依舊由格隆匯核心會員在2021年12月1日票選出2022年十大核心資產,今年入選的十大核心資產分別是:
核心資產入選的思考
消費方面:
入選的還是茅臺,主要原因是確定性極高,即使在不提價的背景下,明年也預計有10%左右增長。另外有較大的概率在未來12個月內會提價,近期計劃外投放800噸,打款價1479,以及之前9月末的股東大會,透露的都是這樣的信號。經濟有潛在下行壓力,白酒,尤其是次高端白酒消費有一定周期性,同時醬酒熱在退潮,庫存壓力主要也將沖擊次高端。
五糧液問題主要一是需求端的不確定性,二是提價靈活空間不會有茅臺大,批價與出廠價差距小。另外再對比瀘州老窖等,從確定性來講,只有茅臺不擔心需求。另外各大消費品,啤酒結構升級的確定性大,但估值也高,不具備性價比。調味品估值高,而且提價能否提順還存在不確定性。
乳制品雖然估值低,但成長性也一般,之前已經走過一波估值修復,預計Q4及明年Q1銷售費用會大增,毛銷差縮小,可能令股價承壓。服裝估值相對較高,今年受益于新疆棉事件,明年增速面臨一定不確定性。
社服這塊受疫情影響較大,明年會不會走疫情復蘇線,真不大確定。家電家居雖然估值低,但成長性也一般,另外,今年房地產成交往下走,家電等作為房地產后周期行業,明年業績有不確定性,當然明年可能會因為原材料成本下滑,有利潤端的彈性。
醫療行業:
今年行情幾乎是半年“驚喜”半年“驚嚇”,政策依然是最大的擾動因素,當然行業整體估值也確實需要股價回調來消化。在促進生育和共同富裕的政策背景下,藥械集采和醫保談判的頻率在提升,雖然降價力度在邊際減弱,但是業績驗證筑底的時間滯后于政策一兩年,未來仍然需要適當避開政策擾動大的板塊,以“政策免疫”和“真創新”作為投資的主線。細分賽道方面,消費醫療與CDMO的確定性都比較高,醫藥方面今年入選的是“華東醫藥”和“藥明生物”。
華東醫藥的主要看點是存量業務風險出清+海內外醫美新品上市收入高增長+創新管線合作&商業合作密集落地,公司的醫美管線布局非常全面,在上市公司中屬于一線水平。未來在眾多催化下,公司有望迎來戴維斯雙擊,是不可多得的具有催化與估值性價比的標的。
藥明生物主要看點在于業績的確定性,今年公司業績不斷超預期,管理層兩度上調業績指引,9月底在手訂單總額從去年底的113.2億美元增加到133.1億美元,因此未來業績能見度很高。當然創新藥械、生命科學上游以及二線龍頭的估值修復等也會是我們未來重點研究的方向。
大金融板塊:
依舊留了平安,這也是平安連續4年入選,跟往年邏輯略有不同,這次不僅是看中其競爭優勢,也考慮其股價的反彈。今年中國平安不僅地產投資端頻出利空,而且壽險及健康險新業務價值也難見增長,公司股價處逐漸落至近年來底部區間,隱含悲觀預期。展望來年,壽險業務改革接近尾聲,預計將企穩轉好;房地產長效調控機制建立及近期陸續出臺“托而不舉”政策,保險投資組合中的地產投資風險蔓延得到控制,目前最大的一筆減值已計提約66%(后續還可能轉回)。
短期來看,經濟恢復(十年期國債利率難降)對業績形成有力支撐;長期來看,公司持續強化綜合金融和醫療健康生態圈建設,在“保險+服務”中逐步建立競爭優勢,有望在下一個發展周期脫穎而出。
地產其實也在備選范圍內,邏輯還是出清集中度提升+政策底,但核心公司近期漲幅較大,明年空間可能不多,所以就不考慮了。
互聯網板塊:
今年的慘烈程度是超乎我們想象的,幸運的是因為行業格局問題,去年排除了線上/下的教育公司,算是躲避了一個最大的坑。
互聯網最終入選的還是騰訊,大邏輯還是行業地位帶來的確定性,而且估值落入歷史最底部,再度下行的概率很低,算是博反彈的不錯選擇。而且行業負面消息已經釋放的差不多,后續版號的重新開放,可能會在明年帶來不錯的改善。而且說到元宇宙,騰訊在元宇宙已經拿到了不止一張的船票,在海外投資了Unity,Epic,Roblox等等,都是元宇宙的優秀企業。
互聯網電商行業,主要是內卷過于嚴重,直播電商不僅搶走了一部分GMV,更是對傳統電商價格體系的沖擊,今年雙11不復往日的熱鬧就是最好的說明。
光伏板塊:
光伏產業鏈近年來快速發展的本質是技術驅動降本提效,然而今年上游硅料價格大漲,硅料企業量價齊升,對應的下游則比較難受,組件開工率不足,裝機量也受到影響。
原材料上漲+上下游博弈,內卷下的光伏必然無法健康發展,當前硅料價格已達高位,隨著今年年底和明年年初硅料企業新產線的投產,光伏需求的拐點也將到來。但是從全年看,利潤留存在哪個環節,較難確定。
隆基作為硅片以及整個光伏行業的龍頭,一體化(成控)優勢明顯,中環主推的210大尺寸硅片已被市場認可,但隨著硅料供應能力提升或將釋放硅片有效產能,硅片或面臨競爭加劇和盈利回落壓力。
逆變器企業陽光、錦浪不僅受益于光伏,還受益于風電等其他新能源行業的發展,需求增速要快于光伏行業增速,但估值也是非常的高。
最后技術壁壘,行業格局,中下游很多技術還在變,比如電池片,過兩年可能變成異質結構電池,原來老的技術路線很多投下去的生產線就要逐步廢掉。而光伏玻璃這塊技術上基本不太可能變,競爭格局也比較穩定,雙寡頭信義光能及福萊特產能落地確定性強,市占率將進一步擴大。
福萊特方面,光伏壓延玻璃產能置換政策修訂落地,對公司長期利好。產能限制放開后,雖然行業許多企業都有擴產計劃,但規劃的產能真正落地的估計不多,決定性原因是雙寡頭毛利率比二線廠商高出15-20%,并且競爭優勢明顯(大窯爐技術、原材料自供等等),差距很難縮小,一旦玻璃價格下跌,小廠將被擠出市場,而二線廠的盈虧線將對光伏玻璃的價格產生支撐。公司近兩年加速擴產,今年年底產能較年初翻番,市占率由去年的19%上升至26%。
預計明年硅料價格下行,輔材環節的需求將隨著組件廠開工率上升而上升。據最新消息,目前不少玻璃新產線的投產都已延期,介于光伏玻璃產線建設周期較長(光伏玻璃原片窯爐建設周期在18個月以上,新產線從點火到穩定出貨一般需經歷3-4個月爬坡期),預計明年行業總產能仍無法實現大規模擴張,需求回升后,公司將以量補價。
新能源汽車行業:
入選的是寧德時代和比亞迪兩家公司,一家是全球動力電池龍頭,一家是國內整車的龍頭。行業上來看,由于全球碳中和的大趨勢,中國的雙積分、歐洲的碳排放以及美國補貼政策作為三駕馬車,拉動新能源汽車市場供需。同時在政策的引導下,消費者逐漸開始認可新能源汽車,也不斷有優秀的車企涌現,明年行業全球銷量同比預計50%+。
在這樣的大趨勢下,電池作為新能源汽車最重要的一環,占比整車成本三到四成,寧德時代在國內市占率50%,海外最新10月市占率為31%,動力電池裝機量排名全球第一,已經把LG遠遠甩在身后,穩居全球龍頭的寶座。雖然估值不低,但是明年的增速足以支撐高估值。
而整車方面,比起小鵬、長城汽車甚至圖森未來,比亞迪存在一個更加性感的邏輯,即估值轉換。跟蹤比亞迪的銷量能夠得出,比亞迪的新能源汽車占比在逐步提高,10月已經能夠達到90%。比亞迪在從傳統燃油車慢慢轉換為一家新能源汽車公司,這是國內其他傳統車企暫時還做不到的。
中國船舶的邏輯是造船的周期比較長,每20-30年經歷一輪大周期,主要原因是船齡替代周期、需求周期以及環保公約的約束。2023年開始船舶能效和碳排放的要求將生效,將有40%的散貨和油輪以及部分集裝箱船無法滿足標準,需要降速或換船。
這也將催生新一輪的換船需求。從去年疫情以來,集裝箱船、干散貨船盈利上行,對于新船的需求讓造船周期提前到來。從現在造船廠的在手訂單來看(中國新接訂單占全球份額已達40%-50%),船齡替代周期和需求周期疊加,今年有可能開啟一輪造船新周期的起點。
從全球的格局來看,主要玩家集中在中韓日三個國家,其中中國占了約45%的份額,中船國際是國內最大的造船廠,占比也達到了全國的25%。并且全球競爭格局在持續優化,國內造船廠從428家減少至129家,往頭部企業集中,目前中國船舶的新簽訂單交付期已排至2025年,業績將在往后持續釋放。另外,中國船舶還有一個軍工邏輯,這個邏輯可能會帶來一些想象力。
歌爾股份的主要看點肯定在于VR/AR方面,背后也就是最近一段時間大火的元宇宙。元宇宙布局,大概率還是沿著設備-軟件的路徑。2017年智能手機銷量見頂,但不妨礙軟件企業在未來幾年繼續爆發式增長。歌爾自TWS和其他手機相關產品的增速下滑后,整個消費電子在2020-2021年都進入殺估值的階段。歌爾前瞻性得布局的AR/VR產品,在VR整機組裝、關鍵零組件等領域占據領先優勢,目前是facebook的VR產品Oculus的獨家代工廠商,明年還有游戲機的PS5、以及其他廠家也會推出多款VR設備(蘋果明年傳聞會發布XR產品,可能會是整個行業點火式的催化)。
2021年歌爾來自VR產品的凈利潤占總利潤的比例已經達到1/3,并且VR業務在2022年還將保持50%以上的增速。最后相比起其他制造業如半導體的公司來看,歌爾還有一個優勢就是估值不高,對比半導體動輒200倍的PE或者15倍的PS,歌爾2022年僅僅32倍的PE具備更高的安全邊際。
最后:
對于PK掉的個股,其實也是非常值得關注,很多會員也是特別看好,要不然也不會進入我們的視野,我們相信中間很多可能存在的機會并不會亞于入選者,甚至彈性可能會更大,對于這些公司,格隆匯也會持續關注。
另外,對于十大核心資產中每一家的詳細分析將從本月開始陸續更新,敬請期待!
關鍵詞: 重磅公布!2022年格隆匯“全球視野 下注中國”十大核心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