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4日,北上資金再度大幅凈流入破百億,達101.35億元。
這個月才過去不到一半,北向資金凈流入就已高達694.43億元,上周更是以近500億元的大手筆創下滬深港股通歷史以來最高單周凈流入記錄。
其中,12月9日單日,北向資金凈流入就高達216.56億元,與北向資金單日凈流入歷史最高紀錄相差不足1億元,甚至12月9日前后一日凈流入都超90億元,并且在突破200億元大關。顯然,北向資金這段時間瘋狂凈流入的架勢異常兇猛。
(來源:wind)
細看這一波北上資金的規模和方向,可以明顯發現一些不尋常的味道。
首先,無論港股還是美股,整體的市場情緒都很弱,但反而A股成了資金追捧的避風港;其次這些資金所向之處,明顯偏向消費、金融、科技和周期行業,同時也在對此前一些明顯爆炒的熱門板塊進行分化拋售,風格切換尤其明顯。
A股的跨年行情,似乎味道越來越濃了。
01
大消費大金融又香了
從行業來看,這段時間北向資金大部分流入食品飲料、非銀金融、銀行等行業,上周三者分別流入108.3億元、88.8億元和80.6億元。而建筑材料、通信、公用事業等行業流出較多但規模不大,分別流出4.4億元、3.3億元和2億元。
從近幾日數據看,白酒、券商、電力成為資金新寵。除了茅臺、招行等老牌行業茅外,東方財富、長江電力、中國中免等再次成為前十的座上賓。相反,部分熱門股近期沖高后遭冷卻調整,寧德時代近7日遭北向資金減持近16億元,持股市值隨之下降超50億元,紫光國微、中天科技、華友鈷業、陽光電影、贛鋒鋰業等熱門概念股也遭到北向資金的賣出。
把時間拉長至最近一個月,可以發現,寧德時代雖遭減持但還是呈現明顯的流入態勢,凈買入額超60億,排名第一。消費板塊跨年行情明顯,傳統重倉股仍榮寵萬千, “茅王”貴州茅臺帶著小弟五糧液占據前五名中兩席,洋河股份也榜上有名,位列第十。反之,部分醫藥股和成長股呈現小規模流出態勢。
(近1月活躍個股資金流向統計/億元,來源:wind)
這些現象背后,有幾個邏輯相互發生作用:
一是來自宏觀層面的政策利好。特別是央行決定于2021年12月15日下調金融機構存款準備金率0.5個百分點(不含已執行5%存款準備金率的金融機構),也就是降準后,A股市場的吸引力增大,海外資金的配置力度也隨之增強。
受益于此,近7天內,券商龍頭東方財富以超50億元的凈買入額穩居榜首,中信證券也難得上榜,以近17億元的凈買入額位居第7。
此外,在多國大放水的背景下,人民幣對美元持續升值,12月8日更是升破6.35關口,創下三年半新高,從經濟學基本原理來看,人民幣的持續升值也會吸引海外資金的流入,北向資金大量流入A股也不出奇。
二是,近期的幾個中央高層次會議中,都有明顯提出要提振內消費的政策引導,疊加近期因為原材料漲價帶來了多個基礎消費行業及其他可選消費行業的產品提價潮,刺激市場對中下游產業鏈利潤回升的預期。
尤其是臨近年末,白酒、食品、調味品等幾個關鍵行業紛紛發出漲價函,持續刺激這些概念龍頭股價上漲。尤其茅臺從9月的跌破1600元到如今回到2100元以上,兩個多月時間反彈幅度超過30%形成巨大賺錢效應也助推資金回流大消費的熱情。
三是,在近日的隆基、中環相繼發布硅片降價拉開光伏新一輪價格戰序幕,市場也擔心這一現象將可能在明年發生在鋰電池和新能源車領域,尤其是近期特斯拉召回事件及特斯拉股價持續回落,對A股的新能源車也帶來不利影響。疊加年末到來,機構處于年末結算及落袋為安考慮,導致資金從整個新能源板塊撤出觀望的情緒加強。
同時,到現在為止,地產、互聯網、醫療等板塊依然被政策重錘,導致未來的預期難以被看好,這段時間也是有大量資金陸續從里面撤出。
從資金的角度看,在目前可選的安全性和確定性高一點的賽道越來越少,尤其臨近年末,確認收益及資金安全成為最重要的考量因素,所以,站在政策面、同時還有漲價預期的大消費板塊,以及降準利好和市場信心修復刺激下的券商板塊,自然而然成為資金追捧的新目標。
02
還能抄作業嗎?
一直以來,北上資金被譽為市場風向最準確及時的風向標之一,這一波的再度明顯回流A股抄底的北上資金,不但體現了對A股市場的信心,也為我們揭示了現在資金的新布局方向和策略:大消費為攻,大金融為守,熱門主題高低切換。
在以往所謂的跨年行情中,往往大消費的表現都不會差?,F在為止,A股的熱門主題風格切換還在進行時,所以綜合上述情況看,這種趨勢大概率還會持續一段時間。
所以如果要配置,繼續抄北上資金的行業配置邏輯作業,未嘗不是為一個好方式。
從大消費的角度看,除了政策面的利好,還有一些宏觀的數據也在佐證消費的抬升。
11月的PPI和CPI數據表明,經過一整年的漲價,到現在上游的工業材料漲價動能越來越弱,甚至有結構性回落跡象,同時在提價潮的刺激下,消費端的CPI指數開始回升,兩者剪刀差開始進入收斂狀態。
這對于中下游的企業來說,意味著成本端的壓力大降,也就意味著利潤開始改善,無疑就是一個好消息。
在其中,還有一些消費茅在今年也有擴產動作,接下來隨著成本端的回落,而零售價的慣性形成,將來能吃到的利潤也將會更多。
在股市上,還有一個邏輯就是估值修復預期。在這兩年,因為疫情沖擊、原材料價格上漲、部分行業政策監管等影響,其實很多消費行業都不好過,這也導致了這些行業的估值相比之前的高點有了較大的回撤。
尤其下半年,很多消費茅從高點回撤都超過了30%。
但顯然,這些影響因素至少有一半也是短期因素影響,多數這些行業茅的業務邏輯還是沒有變的。
所以,綜合上述的幾個因素,這一波的消費股就算短期又重新回落,但未來的向上彈性還是存在的。
對于金融股,這大概要分開來說。
金融目前并非資金抱團的主要方向,對于追求更高利潤彈性期望值的資金來說,大金融尤其銀行至多只是一個夜壺的作用。
不過,類似招行這種業績夠穩且增長幅度也尚可的商業銀行,還是有資金追捧的,算是防御性的票倉。券商這種,也大概只有互聯網券商、一些干凈的沒有踩雷頭部券商安全系數可能會高一點。
現在一個很重要的問題是,地產債爆雷這個因素對這些金融股有沒有影響,是需要看清楚的。
其實從長期視角看,券商板塊目前的估值真的不算高,現在A股的萬億交易額越來越成為常態,同時全面注冊制之下,A股上市業務越來越密集,基金投資也越來越全民化,這些方面對于券商來說其實都是長效利好。
中國基金業協會公布數據,截至2021年三季度末,基金管理公司及其子公司、證券公司、期貨公司、私募基金管理機構資產管理業務總規模約65.87萬億元,同比上一年增長約17.27%。這個幅度說明市場的基金增量越來越多,就算股市行情漲不上去,交易量規??隙〞饾u上臺階。
所以券商的信心還是有的,這也是北上資金為什么把東方財富和中信證券推進凈買入榜前十的原因。
除了這些,長江電力所代表的電力股的邏輯是,上游的煤炭價格被政策嚴控,而電力價格企業有了更多的定價權,在用電需求持續高攀的背景下,電力股也是有利潤修復空間的。
當然,這段時間被北上資金拋售較多的新能源股和電子股,只是資金短期轉移,這些賽道在過去的2年來漲得實在太兇,趁機回調不僅僅是資金的共識選擇,甚至某種程度上可以提前避免過度炒作引發嚴監管介入的風險。
現在的鋰電股和新能源車股,尤其大部分中小股,已經完全失去了對估值測算的意義,透支未來至少2-3年的預期已經成為“行業公理”,但未來的不確定性太多,這種估值其實沒有多少實用性。
03
尾聲
從宏觀的視角看,現在的A股市場雖然還比較穩,券商機構也對明年的行情大多數充滿信心。但其實A股的內憂外患一點都不少。
現在宏觀經濟壓力猶在,很多行業還停留在政策引導和由供應端失衡導導致的結構性景氣提升,實際上多少有種虛胖的味道,真正從需求端內在增強帶來的健康發展還有較大差距。美聯儲在準備啟動加息周期而我國還在降準的內在原因,就是源于此。
同時,反壟斷、壓制房地產和教育、醫藥集采、供給側改革、大宗商品材料價格嚴監管等,也對很多之前成長性很好的行業的邏輯發生巨變,導致現在的市場不確定性越來越高,能長期看好的主線越來越少,最終讓投資的難度越來越大。
此外,美聯儲加息這個懸在所有資本市場上的達摩克利斯之劍,時刻也讓市場緊繃神經。本周四美聯儲的利率決議馬上要來了,它對于加息的態度將左右這段時間市場的上下大方向。
所以,短期并不是一個太好的介入時期。就算現在的北上資金買買買很火,但還是非常時期,還是多一點謹慎為好。
關鍵詞: 又破百億!資金瘋狂北上“掃貨” 釋放出什么信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