歲末將至,正是回顧跌宕起伏的這一年的好時機。2021年的電子行業,關鍵詞是分化。
首先,是二級子行業表現各異。
年初至12月14日收盤,電子大盤漲幅為18%,四個二級分類中,半導體漲幅最高為36%,消費電子板塊區間漲跌幅最低僅為1%。
今年以來,半導體和被動元件受到疫情和全球自然災害影響,進入長時間的缺貨周期,漲價邏輯持續。但另一方面,由于上游關鍵芯片和元件缺貨及漲價,消費電子在三季度出現“傳統旺季不再旺”,整體板塊承壓。
其次,我們能看到,消費電子板塊內部也出現結構性分化——仍有部分公司表現出足夠的韌性。市值超250億元的標的中,有兩個漲幅超過50%——和而泰(002402.SZ)區間漲幅為57.27%,歌爾股份(002241.SZ)區間漲幅為54.39%。
事實上,歌爾股份在2021年屢次創下股票的新高,展現出“成長長青”的特征。2021年恰是歌爾股份二十周歲的生日。二十年里,歌爾不斷攀上事業的新巔峰,隨之而來的是股價屢破新高。
正如經典著作《浪潮之巔》所述:科學技術是我們這個時代推動社會前進的主要動力,一次次技術革命的浪潮造就出站在它浪尖上的成功者,埋沒掉趕不上大潮的失敗者。
不論是過去、當下,還是可預知的未來科技潮流,歌爾股份似乎總能踏中時代的節奏,走在行業的前列。
歌爾股份的“長期主義”
二十年對科技世界而言其實非常長。
在信息技術革命時代,藍色巨人由興到衰不過18年的時間——1984年IBM年盈利達66億美元,1992年其虧損近50億美元。在隨后的互聯網時代,曾經的門戶巨頭Yahoo從誕生到巔峰到衰落才不過十余年的時間。
而從2001年到2021年這二十年間,歌爾股份從一家聲學領域的初創公司發展成為全球領先的科技龍頭,先后經歷了傳統聲學浪潮、以智能手機為主導的智能聲學浪潮,再到近年TWS、VR的現象級創新,并將在未來三到五年迎來汽車電子、AR、手表的景氣周期。我們清晰看見歌爾股份屢次站在科技潮流前列的發展脈絡。
這得益于歌爾股份以可持續發展的長期主義為價值觀。這樣的價值導向讓歌爾股份展現出強大的韌性,并在每次穿越科技更迭后,不僅能快速適應新生態,甚至能引領新技術的發展。
這非常重要。因為“趕不上大潮”的硬件公司,在摩爾定律的束縛之下,必須面臨產品每十八個月價錢降一半的壓力。每個產品創新的周期非常短,因此對公司的長遠布局以及持續創新能力要求很高。
回顧公司的歷史,大客戶戰略、前瞻布局和大力研發是關鍵詞,貫穿其發展脈絡,并明明白白地體現出歌爾股份“長期主義”精神。
2001年,歌爾股份在聲學領域起步,通過大客戶戰略搶占藍牙、MEMS半導體、3D眼鏡等產品市場,迅速擴大生產規模。而后,歌爾股份以麥克風和揚聲器組件起步,實現從元器件到配件、組件、整機的拓展。先人一步的技術布局,使后來歌爾股份緊緊把握住智能手機的浪潮。2008年-2013年,歌爾股份的營業收入從10億增長到100億,增幅達到10倍。
在2014年之后,公司進入長期的戰略轉型時期,致力于將聲學的優勢延伸至其他業版圖。在2014年年報中,歌爾股份首次提出戰略轉型,決定向傳感器、可穿戴、AR/VR和智能制造等領域積極拓展。隨后三年公司對發展戰略不斷地斧正,逐步完善可聽、可看、可感的聲、光、電方向的布局,并放棄低值的OEM業務,轉型ODM、JDM模式。這使得公司在切入蘋果供應鏈之后大放異彩。公司的收入在2017年突破200億,3年期的年復合增長率超26%。
至此,歌爾股份的“零件+成品”的模式基本成形——這就是歌爾股份后來“4+4+N”模式的雛形。
圖:第二階段:歌爾股份戰略轉型
圖:信達證券,格隆匯整理
歌爾股份能牢牢抓住大客戶需求,進行多元化布局以及提前培育未來現象級產品,背后的關鍵是公司高度注重自主研發。
近年來,歌爾股份每年的研發投入占總營收的6%-8%,近五年投入超過100億元。公司專職研發人員近1.2萬人,共申請專利超過2.3萬項,其中約一半是發明專利,2700余項為PCT專利。此外,公司還建立了“政用產學研”機制,與清華、浙大、哈工業、中科院、日本東北大學、斯坦福大學、麻省理工學院、高通等國內外知名高校和科研機構建立長期戰略合作伙伴關系。2021年上半年,公司持續加大新技術、新產品、新工藝的開發力度,積極引進高端技術人才。
在技術的基礎上,歌爾股份打造出了“4+4+N”業務版圖,即以智能制造為支撐,布局聲學、電、光學、精密結構件四類零組件以及TWS耳機(第一個“4”)、VR/AR、可穿戴設備、智能家居四大智能整機領域(第二個“4”),同時拓展汽車電子、無線充電、觸覺等新業務領域(N)。
公司深耕產業價值鏈上下游,在VR/AR、聲學、光學、MEMS微電子等領域內構建了行業領先的精密制造能力,具有創新性的競爭優勢。通過跨領域集成技術,垂直整合聲學、光學、微電子、結構件等精密零組件,自主打造了在價值鏈高度垂直整合的精密加工與智能制造的平臺,提供從ID設計、研發、測試到自動化生產“一站式”智能制造服務,為客戶提供全方位服務。2021年,公司繼續積極布局SiP系統級封裝技術、光波導技術、納米壓印技術等新興技術領域,不斷增強公司核心競爭力。
憑借著技術優勢,歌爾股份抓住每一次浪潮完成了業務驅動力的切換,先后成為微型揚聲器、受話器、微型麥克風、智能穿戴、無線耳機、中高端VR的全球龍頭。
根據Yole Development,歌爾在2020年MEMS廠商營收排名中升至第六位,繼去年首次躋身前十后,僅用一年時間排名升至第六,也是前十名中唯一一家中國企業,報告還指出,在MEMS麥克風方面,歌爾15年來首次超過樓氏電子成為行業第一。
此外,目前歌爾的VR設備全球出貨量占比70%以上;從TWS、智能手表的出貨量來看,歌爾股份的市占率保持全球領先地位。
萬億藍海,初嘗“甜頭”
VR,不僅僅只是“元宇宙”的概念炒作。
現在談論元宇宙未來將會怎樣還太早。關于下一代科技時代的模樣,無論是市場還是學術界一直存在著諸多猜測,以至于我們仍無法確定元宇宙將會在何時以何種具體的形態實現。但有一點我們可以確定——元宇宙中用戶的沉浸式體驗以及交互升級的需求,決定了未來在用戶端VR/AR設備將成為元宇宙的重要接入口之一。
今年,VR已突破千萬臺銷售量。高通CEO在近期投資者日的一次直播中稱,預計Oculus Quest 2的銷量已經達到了1000萬臺。而扎克伯格曾表示:一旦跨過1000萬這個門檻,內容和生態系統就會呈現爆炸性的增長。而良好的生態將支撐VR/AR硬件滲透率的快速提升。另一方面,無論是硬件技術和通信技術已趨于成熟,5G大帶寬、高可靠、低時延和海量連接的特性,能有效的降低用戶VR體驗的眩暈感。
為此,市場達成共識:VR/AR設備有望逐步承接智能手機的應用并開發新的應用場景,其出貨量未來或將突破10億級別。毫無疑問,VR的“風”已到來,即將成為繼Airpods之后的現象級消費電子產品。
VR產業鏈最受關注的標的是歌爾股份。當前,歌爾股份已與全球主流VR頭顯品牌達成長期深度合作,占據全球中高端虛擬現實頭顯超七成的市場份額,穩坐VR/AR行業龍頭的位置。
而展望未來,從歌爾股份在VR上依然堅持大客戶戰略、提前布局以及重視研發的“長期主義”。強競爭力有望使其長期處于領先地位。
歌爾股份是布局VR最早的公司之一。公司與業內巨頭深度綁定共同研發VR產品,是國內為數不多可以提供一站式解決方案的廠商。公司在光學、顯示、傳感器等領域布局領先,已打造起全球領先的VR/AR高端光學零組件產業基地。
根據公開資料,在VR光學領域,歌爾股份能提供非球面透鏡、菲涅爾透鏡、衍射光學元器件、Pancake等多種VR光學解決方案,具備VR專用鏡片的設計制造能力和量產經驗。公司在2020年發行可轉債募投10億元用于AR/VR及相關光學模組項目,項目產品內容涉及年產500萬片精密光學鏡片及模組產品。
歌爾股份通過Kopin布局顯示領域,并提前布局Micro-OLED。此外,歌爾股份擁有駐極體麥克風、MEMS麥克風、氣壓傳感器、光學傳感器、氣體傳感器、集成傳感器器件及相關模組等產品線,能夠為客戶提供傳感器“芯片+器件+算法”整體解決方案。
圖:VR核心硬件(紅框為歌爾股份布局領域)
資料來源:公司公告,格隆匯整理
歌爾股份仍不斷與龍頭達成戰略同盟。今年公司與高通合作建立XR光學核心組件測試實驗室,助力XR關鍵技術的發展。歌爾股份在2017年加入高通VR頭顯加速器計劃,并在2019年成立青島芯谷?高通中國?歌爾聯合創新中心,為XR等智能硬件開發提供支持。作為高通智能硬件戰略合作伙伴,歌爾聯合高通輸出了一系列XR設備參考設計方案,并被高通授予優秀XR終端方案提供商獎項。二者強強聯合,不斷升級硬件及生態,引領VR發展潮流。
公司聚焦于全球科技和消費電子行業內的核心客戶,圍繞客戶戰略不斷拓展和優化VR布局,憑借其構筑的先發優勢,未來繼續領跑VR行業發展。
“風”已來,如何描繪新藍圖
除了VR設備,當前歌爾股份前瞻布局的前景變得更加清晰——智能手表、汽車電子的“風”亦來了。
筆者認為,國行版Apple Watch心電圖功能有望獲“解鎖”是一個重要信號。6月,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公布了一則《醫療器械批準證明文件(進口)待領取信息》,其中包括美國蘋果公司的移動心電圖房顫提示軟件。隨著傳感技術的成熟,除了心電圖,心率監測、血氧、血壓、血糖、睡眠追蹤等重要生理數據逐步被加入到智能手表應用中。伴隨著技術和應用層面的突破,人們對智能手表的認識也在重塑,并帶來智能手表的消費需求快速增長。
未來智能手表的滲透率或將不低于TWS耳機。根據IDC的數據,2020年智能手表的全球出貨量為9,140萬塊,2023年出貨量有望達到1.32億塊,年復合增長率為12.92%。進入2021年,安卓智能品牌加速布局,包括三星推出采用新操作系統的Galaxy Watch4,OPPO推出主打長續航Watch2系列,四季度小米、華為等均發布了相關新品。
來自汽車電子的機會也在向歌爾股份招手。
以特斯拉、比亞迪為首的新一代電動汽車,已開啟了汽車工業的革命性顛覆。汽車沿著“電氣化”、“智能化”的方向迅速演進,并驅動汽車電子市場大發展。
與消費電子行業相比,汽車電子行業壁壘十分高——汽車電子產品更注重安全與可靠性要求,汽車電子廠商一般需要2~3年時間通過行業通用認證;此外,汽車電子產業在軟件方面相對更加封閉,汽車行業公認的嵌入式軟件開發架構Autosar是汽車行業權威的軟件開發標準,由行業內頭部主機廠商、Tier1等零部件供應商所控制。但正如硬幣有兩面,雖然進入非常難,但一旦進入供應鏈體系,則能夠形成相對穩定和持續的合作關系。
11月,歌爾股份的子公司歌爾丹拿與比亞迪達成戰略合作。歌爾丹拿擁有頂級聲學解決方案,比亞迪以DiLink4.0(5G)、e平臺3.0、BYD OS為代表的智能化技術也走在技術前端與行業前列。雙方約定將從智能座艙、聲學娛樂、安全駕駛輔助等方面入手,打通場景連接壁壘,提升個性化用戶服務,提升智能網聯汽車駕乘體驗,促進智能汽車產業生態的繁榮發展。
緊隨智能手表和汽車電子的發展紅利,歌爾股份的動能切換點已經較為清晰。未來三到五年,公司有望繼續打開新的增長邊界,加速“破繭”。
結語
2021年,歌爾股份披露的盈利預測為42.44億-45.28億元,同比增長49%-59%,業績的高增長主要得益于公司VR虛擬現實等產品銷售收入增長。各大券商研究所預測,明年VR收入的占比將繼續提升,提供強勁增長動能。
毫無疑問,二十歲的歌爾再次站在新一輪科技的“浪潮之巔”。
關鍵詞: 歌爾股份的長期主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