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uby id="26j7v"><table id="26j7v"><thead id="26j7v"></thead></table></ruby>
    <strong id="26j7v"></strong>
    <progress id="26j7v"></progress>
    國內產業> 正文

    港股收評:恒指、國指均跌0.9%,生物醫藥類股跳水,電力股走強

    時間: 2021-12-16 14:02:54 來源: 格隆匯

    今日,港股主要指數午后跌幅擴大,恒生科技指數一度跌超2%,收跌1.52%,恒指跌0.91%,國指跌0.9%。大市成交額為1277億港元,南下資金逆勢凈流入44.76億港元。

    盤面上,生物醫藥類股大跌,藥明生物放量重挫超19%,康龍化成、信達生物等多只個股跌幅超10%以上;半導體股、體育用品股、教育股、恒大概念股、家電股、汽車等板塊普跌,中芯國際跌超6%,比亞迪股份、小鵬汽車跌超2%。電力股全天維持強勢行情,華潤電力盤中再創新高,煤炭股、光伏股、港口航運股小幅走強。大型科技股普跌,百度跌近3%,小米跌超2%,騰訊等多數下跌,惟阿里巴巴漲近2%。

    具體來看:

    生物技術板塊跳水,藥明康德、藥明生物跌超19%,榮昌生物跌超17%,昭衍新藥跌超15%,諾誠健華、藥明巨諾跌超11%,騰盛博藥跌超9%,泰格醫藥跌超8%,百濟神州跌超7%。

    消息面上,據英國金融時報,美國財政部將八家中國公司列入投資黑名單,另據知情人士透露,預計美國商務部周四還將把部分中國公司列入實體名單,其中包括一些涉及生物技術的公司。

    半導體板塊跌幅居前,中芯國際、上海復旦跌超6%,華虹半導體跌超4%,芯智控股跌超3%,晶門半導體跌超2%。

    東亞前海研究所電子首席趙翼最新報告稱,2022年半導體增速將有所回落,但同比依舊維持雙位數的增長,下行周期或將延后。2022年,在智能電動汽車、元宇宙等新興領域需求增長的同時,智能手機市場有望回暖,而新產能預計明年下半年開始才釋放,行業供需緊張的關系至少要到明年三季度才能夠緩解。在半導體后景氣周期中,看好國產替代進程進一步深化的半導體細分領域,包括功率半導體、模擬芯片和AIoT芯片。

    消費電子板塊走低,中國華星、創維集團跌超6%,久融控股跌超4%,TCL電子跌超3%。

    教育板塊走弱,澳洲成峰高教跌超15%,楓葉教育跌超11%,民生教育跌超9%,宇華教育跌超6%。

    電力板塊漲幅居前,華電國際電力股份漲近9%,大唐發電漲近7%,華能國際電力股份漲超5%,華潤電力漲超5%,中廣核電力漲超3%。

    中信證券研報指出,供需環境好轉可期,火電在2022年走出至暗時刻重新恢復盈利能力;系統成本上升推動以及電力市場機制完善,預計國內用電價格有望逆轉前期的降價趨勢而進入上漲周期;新能源運營商有望通過充分攫取產業鏈技術紅利的形式以降低成本和擴張ROE。風電已經率先出現平價新項目回報遠超歷史平均回報的情況,高成長+ROE擴張使得新能源運營當前處于黃金投資周期。

    煤炭板塊走強,蒙古能源漲超5%,兗州煤業漲近5%,易大宗漲超4%,中煤能源、中國神華等跟漲。

    據國家統計局,隨著增產保供政策持續推進,11月份,生產原煤3.7億噸,按年增長4.6%,增速比上月加快0.6個百分點,比2019年同期增長6.1%,兩年平均增長3%,日均產量1,236萬噸。進口煤炭3,505萬噸,按年增長198.1%。

    光伏股集體上漲,保利協鑫能源漲超13%,協合新能源漲超6%,信義玻璃漲超2%。

    消息面上,光伏行業協會名譽理事長王勃華表示,今年以來我國光伏制造端增長勢頭強勁,前三季度多晶硅產量36萬噸,同比增長24.1%,硅片產量165GW,同比增長54.2%;電池產量147GW,同比增長54.6%,組件產量130GW,同比增長58.5%。在量產效率上,2021年PERC單晶電池量產平均轉換效率23.1%,最高達到23.56%。2022年裝機在國內巨大光伏發電項目儲備量推動下,可能增至75GW以上。

    中原證券稱,考慮到國內風光大基地建設、分布式光伏整縣推進、能耗雙控增加綠電需求以及海外市場的恢復,預計2022年將是光伏裝機的大年。短期板塊估值較高,裝機需求拉動邏輯暫未被證實,板塊波動加大。中期建議圍繞原材料供應緊張緩解,光伏裝機需求提升受益領域布局。

    南向資金凈流入44.75億港元,港股通(滬)凈流入22.23億港元,港股通(深)凈流入22.52億港元。

    展望未來,興業證券認為,明年是美國中期選舉年,上半年加息的概率不大,短期利率將隨著taper進度加快而上行,但長端利率仍將在低位徘徊,港股對美聯儲政策變化已經做出充分反應。目前應布局長期邏輯靠譜的優質資產,等待政策春風。具體有三條投資方向:首先是基于今年調整幅度較大的優質個股,布局“均值回歸”行情,疫情受害股,如航空機場、商貿、旅游餐飲、博彩等行業。其次是價值股的估值“均值回歸”,包括內房股、金融股、互聯網龍頭、港澳本地權重股等今年調整幅度較大的核心資產,有望伴隨著相關政策風險緩和或政策利好,而進行階段性反彈。再次是醫藥消費龍頭企業,特別是港股獨有的體育服飾板塊。

    關鍵詞: 港股收評:恒指、國指均跌0 9% 生物醫藥類股跳水 電力股

    責任編輯:QL0009

    為你推薦

    關于我們| 聯系我們| 投稿合作| 法律聲明| 廣告投放

    版權所有 © 2020 跑酷財經網

    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網站聲明。本站不作任何非法律允許范圍內服務!

    聯系我們:315 541 185@qq.com

    剧情Av巨作精品原创_一区二区三区sM重口视频_91综合国产精品视频_久久精品日日躁
    <ruby id="26j7v"><table id="26j7v"><thead id="26j7v"></thead></table></ruby>
    <strong id="26j7v"></strong>
    <progress id="26j7v"></prog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