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uby id="26j7v"><table id="26j7v"><thead id="26j7v"></thead></table></ruby>
    <strong id="26j7v"></strong>
    <progress id="26j7v"></progress>
    國內產業> 正文

    歐洲“淪陷”:最不愿見到的一幕發生了

    時間: 2021-12-24 22:49:53 來源: 格隆匯
    寒冬來臨,歐洲人最不想看到的還是發生了:就在當地時間21日,俄羅斯向歐洲輸送天然氣的主要管道之一“亞馬爾-歐洲”天然氣供應量歸零。天然氣斷供這讓本來就深陷能源危機的歐洲雪上加霜,歐洲人也是苦不堪言。
    受此消息的影響,明年1月交割的TTF基準荷蘭天然氣期貨周二盤中一度上漲11%,合約價格突破148歐元,再創歷史新高。
    不但是天然氣價格持續上漲,歐洲電力的危機也在加劇,目前歐洲電價已經創歷史了新高。這對歐洲民眾帶來非常巨大的影響。
    不過,昨天歐洲的基準天然氣價格突然出現了暴跌超過20%,據悉近日突然有15艘滿載美國液化天然氣的油輪在駛往西歐港口,比之前一周增加了50%,此外還有11艘美國天然氣油輪也正在前往歐洲。這使得歐洲的能源恐慌出現緩解,天然氣大幅回落。
    但這并不意味著歐洲能源局勢趨于緩和,歐洲能源供應危機的長期局面還未能結局。
    同時,從美俄對歐洲能源供應市場的復雜斗爭中,我們也看到了這次歐洲能源危機的局勢并不是那么簡單。

    01

    陰謀?
    數據顯示,歐洲天然氣儲量從9月份起就嚴重下滑,到目前12月相比往年平均水平已大幅下降了16%,然而現在的情況可能更加糟糕,因為在對歐洲天然氣的供應上,到現在為止局勢依舊沒有得到明顯改觀。
    一直以來,俄羅斯和美國都是歐洲天然氣的兩大主要供給地,但如今這兩國的天然氣庫存也有所下降。
    目前美國天然氣生產因為受到颶風災害影響期貨價格已處于7年多最高水平。同時在颶風影響還沒恢復的時候,“熱帶風暴“尼古拉斯”再次影響了天然氣生產。
    俄羅斯方面,自年初以來,因全球天然氣需求大增,俄羅斯的天然氣庫存也出現減少,同時由于此前的北溪一號輸送管道受限制,導致對歐洲的供氣量大降,直接助推了歐洲天然氣的短缺。
    大部歐洲人都認為歐洲現在之所以陷入嚴重缺氣都是因為俄羅斯為了推進“北溪二號”項目而故意制造能源缺口,想借此掌握歐洲命脈,看起來就像是俄羅斯蓄謀已久策劃的一盤大棋。
    (來源:Gazprom、開源證券)
    所以歐洲各國很多民眾開始把此次危機的根源歸咎于俄羅斯。
    但按照他們的說法,此次危機幕后黑手真的就是俄羅斯嗎?
    或許真相不一定如此。
    從原理上來說,天然氣價格上漲,如果俄羅斯能正常輸氣,那它確實是最大受益者,當現在輸氣管道接連被限制,俄羅斯并不能通過獲取向歐洲銷售天然氣獲益。其實俄羅斯總統普京也一直明確表示可以增加對歐供氣幫助穩定歐洲天然氣市場價格。
    實際上此輪天然氣價格上漲是應該說是全球性現象,不只是發生在歐洲,而且天然氣上漲也有周期屬性。
    自2020年疫情開始時,歐洲的能源需求遠小于供給,但隨著今年經濟復蘇,能源需求很快回升,然而供應恢復卻很緩慢。加上去年冬天,歐美消耗了大量的庫存,天然氣庫存不能及時補,所以供需一旦拉開,缺乏庫存緩沖的氣價立刻猛漲。
    數據顯示,歐洲的天然氣庫存今年一直低于過去五年平均水平,并且一路走低。去年冬天之前,歐洲的天然氣庫存多達1069太瓦,為歷史第二高水平。但冬季結束時,只有323太瓦時,位于三年來最低水平。
    美國的情況也類似,只是冬季能源消耗沒有那么多,年初天然氣庫存略低于歷史平均水平。低庫存風險轉變成了今年秋天的庫存危機。
    此外,歐洲今年快速推進雙碳減排政策,碳排放期貨出現大漲,從而讓工業放棄用煤炭,轉而使用天然氣,這樣就進一步增加了天然氣需求。
    所以說歐洲在內的全球性能源價格上漲都可以用正常的供需基本面來解釋。俄羅斯有意通過控制天然氣供應加劇市場緊張的說法,并不成立。把能源危機的責任一股腦全推給俄羅斯,就有點牽強了。


    02

    政治博弈?

    目前來說,緩解能源危機最快而且效果最好的一個方法,就是抓緊讓北溪2號開通使用。這根管道總造價95億歐元,已經于10月6日正式完工。這條天然氣管道不經過東歐,通過波羅的海直接到德國,比起經國烏克蘭少近2000公里,對于歐洲來說每年可提供550億立方米的天然氣。這樣就能極大地解決歐洲天然氣缺乏的問題。
    (虛線是“北溪2號”,已完工)
    還記得在2018年8月21日,歐洲多國政要出席啟動北溪二號天然氣項目,可以看出項目有多么重要。估計世界歷史上,都沒有這樣的情況——就一個小小的管道項目,還只是啟動儀式,就能湊齊一堆大佬出席,可見其重要性。
    雖然這個項目已經全部完工并注汽,但是使用還需要德國和歐盟監管機構審批認證才行。
    長期以來,美國對“北溪2號”項目就持有反對的態度,他們覺得北溪二號會令歐洲更加依賴俄羅斯能源供應,從而威脅歐洲能源安全。
    實際上,更深層次原因是因為美國也看好歐洲天然氣市場,如果俄羅斯的便宜天然氣一通,美國的頁巖氣要往歐洲賣就難了。他們是不愿將市場拱手讓給俄羅斯而已,所以才出手阻攔,這是經濟層面的原因。
    當然還有地緣政治層面的原因,能源的重要性毋庸置疑,控制能源,進而控制一個國家、一個地區的事情也無再證明,美蘇可是斗了大半個世紀的冤家,蘇聯解體后,俄羅斯曾一度想投入美國懷抱,奈何熱臉最終貼了個冷屁股,這無疑也為后來普京推行強硬對美政策埋下了種子。
    可以說,美俄之間的冤家路窄,是無法調和的,斗來斗去才是主旋律,用腳趾頭都能想明白,山姆大叔怎么可能允許毛熊通過能源控制西歐地區?
    反過來,俄羅斯堪稱戰斗民族,繼承的可是當年成吉思汗的血性,普京治下的俄羅斯,更是一門心思想實現偉大的民族復興,但牛皮吹出去了,再看看手里的,只有兩張牌,一個是打打殺殺的戰斗實力,但打仗不能說干就干,而另外一個,就只剩下能源了,你說他們怎么可能不在這上面打心思?
    同時,這個項目中歐國家也是不同意的。比如說,烏克蘭、波蘭,他們擔心俄羅斯繞過兩國向歐洲輸送天然氣,將失去數十億美元的能源過境費,如果再看深一層,隨著北約的東擴,這些原本屬前蘇聯勢力范圍的國家,現在基本都已經換了“新主子”--美國。
    你說美國真的沒有在背后施加影響力,不管你信不信,反正我不信。
    此前,德國一直是“北溪2號”項目堅定的支持者,因為好處顯而易見,既能夠有效解決自家的能源短缺問題,又能在美俄博弈中左右逢源,長袖善舞。但由于德國大選后的組閣形勢尚未塵埃落定,令一切依然存在變數。稍早時候,新任聯盟政府中的德國外長貝爾伯克覺得繞過烏克蘭向歐洲輸氣的“北溪2號”不符合歐盟能源法規。
    以前默克爾在位時候,她就想著極力促成這個項目,與美國談,美國也答應放行該項目。同時默克爾也答應給烏克蘭經濟補償作為安撫。但最終,人走茶涼,該項新政府不贊成,沒有然后了。
    目前,在美國的施壓下,德國新政府對該項目持懷疑態度。而且新任德國總理舒爾茨曾說德國仍決心維護烏克蘭作為通往歐洲的天然氣過境路線的樞紐地位。他的這番表態,讓“北溪二號”前途未卜。
    所以說歐洲能源危機惡化,表面原因是“北溪2號”一日不通,供應緊張的問題就很難得到最終解決,根本原因則在于歐洲、俄羅斯和美國等多方政治博弈。
    “北溪二號”若開通,將能夠幫助穩定并降低歐洲的天然氣價格,抑制目前的市場投機行為,對俄羅斯及歐洲都是有利的。但就是一件雙贏的事,卻因政治原因不給通過,導致歐洲天然氣大漲,人民怨聲載道。
    貝爾伯克捍衛德國利益,叫?!氨毕枴钡拇_會讓俄羅斯付出沉重代價,但很可能是殺敵一千,自損八百。未來就看德國新總理執政政策了,是否能延續前總理默克爾的衣缽行事,或許這樣項目才有機會使用,否則歐洲能源危機還會繼續纏身。

    03

    結語

    從大的層面說,天然氣價格的上漲,一方面是因為全球寬松背景助推了國際能源價格;另一方面是疫情沖擊供應鏈及碳中和大規劃要求能源方式轉型共同激發天然氣供需矛盾所致。
    但實際上,歐洲能源供應體系下的政治博弈是最直接的導火索。只不過這場博弈的矛盾因為疫情集中爆發,才有了現在這么麻煩的局面。
    往年,冬季才是歐洲天然氣消費旺季,供暖需求大幅上升,現在凜冬將至,天然氣庫存已經告急,而“北溪-2”天然氣項目還在這些西方政客們利益糾纏下持續擱淺,導致歐洲天然氣供需的危機局面遲遲難以解決,受苦的其實是那無數可憐的歐洲民眾。

    關鍵詞: 歐洲“淪陷”:最不愿見到的一幕發生了

    責任編輯:QL0009

    為你推薦

    關于我們| 聯系我們| 投稿合作| 法律聲明| 廣告投放

    版權所有 © 2020 跑酷財經網

    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網站聲明。本站不作任何非法律允許范圍內服務!

    聯系我們:315 541 185@qq.com

    剧情Av巨作精品原创_一区二区三区sM重口视频_91综合国产精品视频_久久精品日日躁
    <ruby id="26j7v"><table id="26j7v"><thead id="26j7v"></thead></table></ruby>
    <strong id="26j7v"></strong>
    <progress id="26j7v"></prog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