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港美A三地市場接二連三地上演“蹦極”行情,市場情緒接近冰點,同時A股2021年報預告及美股Q4財報密集披露,盡管一些行業的高景氣度再度被驗證,但依然難逃集體下殺,比如網安板塊,不過在2022農歷春節前最后一個交易日有明顯止跌轉暖的跡象,其中就有近期剛披露2021年報預告的終端安全領先企業北信源(300352.SZ)。
北信源此次預期2021年盈轉虧,不過目前來看,這并非網安行業個例。在此,筆者整理了6家A股網安上市公司2021年前三個季度的營收及利潤同比數據,其中3家虧損(包括預虧),兩家盈利大幅下滑,1家扭虧為盈。其中飛天誠信預計2021年全年扣非后凈虧損達5500-6500萬元。
(數據來源:公司2021年三季報;注:天融信為出售重大資產后的網安業務數據)
當盈利端承壓成為行業共同面臨的焦點,這是否意味著網安行業的高景氣被偽?當然沒有,因為行業上市公司的營收都依然呈現出高速增長的態勢,這其實就充分地體現出行業處在擴張階段,而各家為了搶占市場,都加大了對于新技術和市場推廣方面的投入,才導致出現“增收不增利”的局面,這也是無可厚非的。
數字經濟時代下的信息安全機遇,終端安全龍頭北信源深度受益
眾所周知,網安當前已成為網絡、計算、存儲之外的第四大IT基礎設施。據Gartner的數據統計,2020年全球安全市場規模達1238億美元。而國內安全市場,從2013年開始,隨著國家對網絡安全重視程度的不斷提升,行業基本保持在年均20%以上的中高速增長,且能夠預見到未來5年也將大概率延續這一高景氣度,市場規模即將達到千億量級。同時,中國的安全支出占IT支出的比重仍遠低于美國以及全球平均水平,據IDC數據顯示,我國安全支出占IT支出比重僅為1.84%,相比美國的4.78%差距仍然明顯。
2021年被視為網安大年,個人信息安全保護政策法規密集出臺,且近年來在數字強國、信創強國戰略等政策的大力支持與引導下,新一輪的信創、數字經濟產業發展浪潮洶涌,而信息安全作為底座,其戰略地位也已上升至空前的高度。
1995-2020年中國網絡安全行業收入規模及同比增速
(來源:方正證券)
那么,身處網安風口,當前總市值不到百億的“老將”北信源,未來又有多大想象空間?
北信源創立于1996年,彼時既是國內安全產業的萌芽期,也是國內互聯網行業的開荒之年,公司作為國內最早一批入局的企業之一,發展至今已有二十多年。憑借先發優勢,北信源實現終端安全賽道的領先卡位,并通過加大對于技術創新應用和市場的持續投入,逐步擴大網安業務布局,目前公司已形成了信息安全及信創、移動辦公及安全通信應用、智慧社區及健康醫療三大核心板塊,涵蓋信創安全、移動辦公及安全通信、大數據運維、工控安全、應急處置及指揮調度五大業務領域。
網安涉及細分領域眾多,從網絡、終端、身份、數據、應用的安全,再延伸到云、工控、物聯網等不同場景下安全,且解決的問題不同,所涉及的產品和技術也會有所差異。此外,用戶需求的多樣化、安全威脅的不斷演變等因素,進一步決定了網安產業體系的復雜性。
網安行業七大賽道劃分
(來源:方正證券)
參照方正證券提出的七大方向(如上圖),先以北信源占據領先優勢的終端安全賽道來看:
終端安全指針對企業終端設備進行安全防護的工具,主要產品包括終端反病毒、終端設備控制、終端檢測與響應(EDR)、主機加固、終端漏洞評估等,防護對象主要涉及兩大類:一類是PC、筆記本電腦、移動設備,IOT等設備終端;另一類是服務器,包括物理機、虛擬機、容器和云工作負載。
目前,北信源已將各類終端納入一體化管控范疇,建立起“泛”終端安全管理體系,涵蓋終端發現、安全配置核查、主機加固、安全管理、檢測與響應、離網審計等全功能的閉環。主要產品包括內網安全管理系統、防病毒系統、主機監控與審計系統、服務器審計系統、終端安全登錄系統、安全配置核查管理系統、操作系統安全加固系統、終端檢測與響應系統(EDR)等產品。其中主機監控與審計系統、終端安全登錄系統和防病毒系統在市場持續處于領先優勢,并在信創領域也取得了不菲的成績。這套安全管理體系也是北信源以終端主機系統構建自主防御機制為目的打造的信創平臺整體解決方案的防護主體。
終端安全作為北信源的優勢賽道,也是北信源擴張的戰略基礎。從公司現有的產品體系來看,不僅覆蓋信創安全、移動辦公及安全通信、大數據運維、工控安全、應急處置及指揮調度五大業務領域,而且涉及除終端安全之外的網絡邊界安全、數據安全、應用安全等多個子賽道。
值得一提的是,自2021年下半年以來,北信源不斷斬獲千萬乃至上億級金額的大單,囊括政府、軍工、能源、金融等行業的大中型客戶,這也意味著未來業績增長的確定性與能見度也都將有相應的保障。
近期部分上億中標項目的基本情況
(信息來源:公司公告)
由于終端安全產品具備較高的技術門檻,最為核心的反病毒引擎具備一定的專利和技術的壁壘,同時病毒庫的更新維護需要大量的人力及其他資源的投入,因此從過往來看少有跨界的廠商能進入到該市場。
截至2021年中期末,北信源及子公司取得軟件著作權證書達296項;申請專利總計485項,授權專利155項,其中發明專利138項,外觀設計專利13項,實用新型專利4項;已申請取得商標177項,涵蓋了信息安全、大數據、移動互聯應用領域等諸多技術,形成了較全面且具前瞻性的專利壁壘。
總體而言,當前國內網安行業大概率正處在新一輪高景氣周期的起點,北信源作為國內終端安全賽道的企業,綜合實力突出,未來隨行業景氣不斷兌現,加之北信源等領先廠商的布局深化,競爭格局不斷改善,市場份額與盈利能力都有望隨之進一步上升。
卡位企業IM安全市場,搶占移動辦公入口,或打開第二增長曲線
除了終端安全主業之外,北信源也在開辟新的戰場:移動辦公,并將其視為未來幾年重要的增長點。
據介紹,2019年北信源正式上線企業即時通訊安全移動平臺---“信源豆豆”,也稱“信源密信”,是以私有服務器為載體,以安全通信為基礎,為用戶提供了即時通訊、協同辦公、應急指揮、任務管理、應用開發、萬物互聯、互聯互通等多層次的平臺服務,例如:安全移動辦公、應急響應平臺、政協履職平臺、信源豆豆社區防控平臺等多種安全通信應用方案,以滿足萬物互聯時代的安全通信需求。
(來源:公開資料)
與此同時,北信源還在持續推動信源密信在信創國產化適配進程,比如去年加入華為生態。此外,去年5月北信源宣布與金山辦公達成戰略合作,將其信源密信產品聯合金山文檔推出多種安全即時通訊解決方案。
不難觀察到,北信源近年來在移動辦公領域的布局的力度和節奏都有明顯升級,仿佛嗅到了新的機會。談及移動辦公市場,第一時間必然會想到阿里系的“釘釘”、騰訊系的“企業微信”、字節系的“飛書”等這幾類產品,可謂是當下辦公族人手的標配。
如果說巨頭扎堆是對這一賽道潛力的實力加持,那么北信源的最近頻頻加碼的動作,或許可以看作是行業生變的一個較為明確的信號。
實際上,中國移動辦公應用市場在低調發展多年之后,遭逢2020年這場突如起來的疫情,迅速迎來了“高光時刻”。據mUserTracker數據顯示,釘釘的月獨立設備活躍數在疫情期間暴增,整體的效率辦公類App月獨立設備活躍數最高峰時期超4億,較2020年1月疫情初期的設備活躍數增長289.9%。
短期來看,疫情客觀上推動了移動辦公應用需求的激增,長期而言,用戶對移動辦公平臺的使用習慣及依賴性在一定程度上得到培養和提升,有利于移動辦公應用滲透的加快提升。艾瑞咨詢報告認為,伴隨未來企業對綜合移動辦公的需求不斷增加,也會不斷驅使該領域產品及服務日益完善和優化,應用于更多辦公場景。據艾瑞咨詢報告數據顯示,2021年綜合移動平臺辦公市場規模達125億元,預計2023年將突破200億元,意味著差不多兩年翻番,且未來市場將以接近30%的年復合增速繼續增長。
移動辦公應用的快速爆發,也暴露出背后的信息安全隱患,其中即時通信平臺作為入口,也成為了風險的“高發區”:群聊天內容被截圖流出、包含機密信息的工作溝通內容被泄露……
與此同時,伴隨數字經濟建設的大力發展,信息安全作為底座,也日益受到國家層面的高度重視,尤其是去年關于個人信息/數據安全的政策法規密集出臺,被稱之為“數字安全元年”,這意味著在數字經濟時代對于信息安全性的重視已上升到絕對的新高度。
2021年信息/數據安全相關的政策法規密集出臺
(來源:首創證券)
另外,在復雜的國際政治背景下,國家政策引導的新一輪的信息產業創新,背后的底層邏輯正是安全可控。近年來,國家、地方、行業政策頻出,引導國產化、信息化加速推進。政府、政企作為第一梯隊,對國產綜合移動辦公平臺的需求首先釋放。國產化紅利背后不變的是對產品功能、性能、效果的評判,廠商需要持續提升產品服務能力。聚焦在現階段而言,除了常規的指標外,供應商還需更多地關注適配工作,提升產品的兼容性。落到具體政策層面,隨著行業數字化如火如荼展開,政府縮緊了網絡信息安全相關政策,對綜合移動辦公廠商產品安全合規提出更高的挑戰。未來,廠商將在等保2.0政策的引導下,加碼接入安全、訪問安全、應用安全以及數據安全四大模塊建設,協助企業建設全方位的移動安全管理體系。
正是在這樣綜合背景下,北信源憑借“信源密信”以即時通信安全為切入點,加大對移動安全辦公市場的布局力度,這一系列動作背后的意圖及優勢也就多少不難理解了。
據艾瑞咨詢報告認為,移動辦公市場發展的關鍵在于智能終端與平臺的結合,二者缺一不可。北信源在國內終端安全賽道長期處于領跑地位,這或許正是其看準并把握這一機會的獨特優勢所在。根據賽迪顧問發布的《中國終端安全管理產品市場研究報告(2021)》北信源在終端安全管理產品的市場份額排在首位,累計第14年位居榜首。
實際上,據北信源管理層對外稱,早在2013年公司就已確立“信源密信”這一項目,經過三年開發,2016年正式對外發布。說明北信源對于移動安全即時通信賽道的投入較早,有一定的先發優勢。
目前,信密信源從產品組合、市場拓展、場景拓展等多個層面,不斷完善布局的廣度與深度。產品及客戶層面,針對不同客戶的需求和應用模式制定了較為完善的解決方案,并實現了對于C端、B端以及G端市場完整覆蓋;IT架構層,已完成從服務器到客戶端,從操作系統到數據庫,從中間件到加密算法的信創平臺及其技術的全面適配。此外,北信源稱,公司聯合中國聯通,成功申報由工信部認定的“5G應用安全創新示范中心”。
另外,據艾瑞咨詢報告稱,在綜合移動辦公平臺發展共識趨勢下,傳統辦公軟件(主要立足于傳統OA、CRM、ERP等協同辦公管理軟件,以服務器、PC架構為核心)和入口級平臺(以即時通信為核心,高頻帶動低頻,ToC賦能ToB)作為兩種主流產品類型,其商業模式和競爭優勢都存在差異。其中,入口級平臺產品通常強調智能設備移動端而非PC端,往往以即時通信(IM)功能為核心,這一功能在辦公與非辦公場景下均有著超高的用戶使用頻率,具備天然巨大的用戶基數;而對于入口級平臺供應商而言,即時通信可能為旗下的專門產品,或是內部辦公軟件的基礎功能,因此已具備一定產品積累。而以即時通信為核心,入口級平臺從項目流程管理、機構管理、營銷拓客、知識管理等多個方向對其功能進行擴展,憑借企業成熟的移動應用開發能力和開放的合作生態,入口級平臺產品構建了以高頻應用帶動低頻應用、以ToC服務賦能ToB價值的服務邏輯。
當前,以北信源旗下的新密信源為代表,正處在市場推廣及商業化探索階段,隨著其布局的深入,有望逐步兌現,隨之打開未來的第二增長曲線。按照北信源的計劃,未來公司將繼續圍繞主營業務深化戰略布局,并以“信息安全及信創、移動辦公及安全通訊應用、智慧社區及健康醫療”這三大核心業務作為依托進行人工智能、區塊鏈、安全可控等業務領域的拓展。
從北信源二十年的發展歷程,不難理解其最基本的成長路徑。起于網絡安全,興并橫向擴張實現產品多元化,再利用累積的技術與客戶資源,向終端應用層面突破。實際上,北信源作為國內網安廠商布局的樣本之一,也可視為國內信創產業發展的縮影,其發展路徑同樣遵循著網安廠商的基本發展規律,即從單一產品出發,復用底層技術來擴張產品線,最后進行跨賽道跨領域的橫向擴張。伴隨此過程,廠商也將以政企客戶為主逐步走向更廣闊的C端市場的基本邏輯,如此一來,估值大概率也有機會迎來重塑。
小結
當前,在大國博弈加劇、經濟與產業亟待轉型等復雜背景下,信息安全作為數字經濟時代的底層保障,不論是在國家戰略還是在企業經營層面,其重要性都已上升至一個新高度,行業正迎來新一輪的政策紅利,北信源作為細分賽道的領先企業,未來具備較強的業績確定性,同時伴隨其在移動辦公領域的信源密信的布局完善,未來3-5年有望成為新的增長點。此外,公司此次預虧行業階段性發展特點的反應。
目前港A美三地市場整體都波動劇烈,風險容忍度仍然還非常低,因此對利空可能過度反應,對利好可能視而不見,但長期來看,終究會回歸基本面主導,像網安這種高景氣周期下占據細分賽道領先優勢的公司,若處于相對低位,現在來看性價比就可見一斑了。
關鍵詞: 北信源(300352 SZ):網安主業受益高景氣周期 移動安全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