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穩增長成為新概念,市場資金偏好也逐漸往估值較低、股息高的區域靠攏,比如銀行、地產甚至煤炭股。
值得一提的是,這些個股在前幾年并不受到市場重視,甚至被投資者歧視!嘲諷到:即便漲一個月,也敵不過成長股一周的漲幅。但是在今年,這些個股的風偏已經到來。
1、穩增長的環境下,市場風偏選擇求穩!
一般來講,寬松的宏觀環境利好成長股,尤其是A股的成長股,很大一部分的價值錨定,跟美股的納斯達克有一定的相關性。那么在2022年,美聯儲加息板上釘釘的情況下,成長股適宜的環境變了。
同時,國內也提出了2022年穩增長的政策,自身釋放一定的流動性并不能夠支撐高估值成長股向上的,所以,從目前的市場資金來看,更多風格的求穩!
所以,在各項穩增長政策持續推進的背景下,市場對“寬信用”抱以期待的條件下,銀行業作為受益行業開始被關注起來。浙商證券表示,在銀行信貸需求方面,穩增長基建先行、力度加大,地產需求暫未明顯改善。預計2022年基建投資力度強于去年,帶動基建信貸需求修復;按揭增量3.8萬億元,維持去年水平;開發貸增速有望小幅回升至2%。
根據數據統計,截至2月10日收盤,A股市場最新動態市盈率(整體法)為18.41倍,而銀行股均是低于這個數值,尤其是一些銀行市盈率都不到五倍。更何況銀行的業績表現始終表現穩定。截至2月10日,共有19家上市銀行發布2021年度業績快報,占上市銀行總數的45.24%,19家銀行報告期內全部實現盈利,凈利潤同比增幅均超5%。
另一方面,股息高的個股同樣受到關注,一方面在經歷前兩年結構性行情不被市場資金重視,估值始終得不到提振,使得現有的估值優勢在穩增長的大背景下,開始放大。另一方面,今年市場注定是高震蕩,甚至偏熊市的市場,那么提前鎖定一些長期的收益也成為了市場關注的重點。
2、高股息基金代表:浙商中華預期高股息
前兩年跑出足夠超額收益的基金,在2022年都吃癟了,截止到2月10日,股票型基金排名中,跌幅超過20%的基金就高達30只,這在去年是無法想象的。
而排名靠前的基金中,均是前兩年投資者的棄兒,前三名的基金分別是:浙商中華預期高股息、泰康香港銀行、鵬華香港銀行等。
所以,今年基金君就來介紹在今年收益第一的基金:浙商中華預期高股息!
根據資料顯示,浙商中華預期高股息指數增強A成立于2019年10月30日,業績比較基準為中華交易服務預期高股息指數收益率×95%+銀行活期存款利率(稅后)×5%。該基金成立以來收益38.78%,今年以來收益16.76%,近一月收益10.21%,近一年收益43.81%,近一年,該基金排名同類16/1802。
基金經理是賈騰,在管基金規模72.77億元,截止2021-12-31,浙商中華預期高股息A期末資產凈值為1.46億元,相比2021-09-30,減少0.49億元,下降25.06%。對應浙商中華預期高股息A期末總份額為1.23億份,相比2021-09-30,減少0.34億份。
這只基金有兩個風險點:首先是基金經理的較為年輕,從業年限少,并沒有經歷過多A股市場的毒打,另一方面該基金的規模較小,一旦遭遇市場極端行情,凈值暴跌的情況的話,有被清盤的風險。
從持倉股來看以港股為主,均是以高估息或者低估值的個股,前三大重倉股分別是中國神華、華潤水泥控股、中國海洋石油。
以中國神華為例,在2018-2020年公司現金分紅金額占歸母凈利潤比例區間為40-92%,均值約為62%。而2021年業績預告實現歸母凈利約503億(+28%)、扣非凈利500億(+31%)。國泰君安認為:公司煤炭銷售以長協為主,2022年長協基準價提升,上調2021~2023年EPS至2.53、2.94、3.09 (原2.51、2.59、2.63)元。鑒于公司現金牛、高股息,若2021年維持2020年分紅率,股息率達10.3%。
作為現在全市場股票型基金收益第一,基金經理賈騰認為:傾向于認為通脹大概率不是暫時的,在未來數年之內可能出現系統性的抬升,2021年我們看到的通脹上行可能只是“序曲”,諸多生產要素的價格都將持續上升。在通脹的掣肘下,利率水平也有上行風險。盡管港股21年受到產業政策影響及海外貨幣收縮的預期港股出現較大幅度下跌,但也不乏結構性機會。如前討論,在供給約束的大背景下,展望22年漲價仍是重要的投資主線,經過4季度的調整港股的上游行業估值及其便宜,勝率賠率俱佳。我們認為在未來幾年生產要素面臨重估的大背景下,港股的上游公司仍有重要的投資機會。
關鍵詞: 開年累漲近20% 這類基金開始崛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