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9日,廣州市聚賽龍工程塑料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聚賽龍”)獲證監會同意創業板IPO注冊,聚賽龍本次擬向社會公開發行不超過1195.22萬股普通股,占發行后總股本的比例不低于25%。保薦機構為長城證券。
公司擬募資3.6億元,其中2億元用于投資華東生產基地二期建設項目、0.8億用于華南生產基地二期建設項目,剩余0.8億用于補充公司的流動資金。
截至招股書簽署日,聚賽龍的控股股東為郝源增,直接持有公司32.74%股權,實際控制人為郝源增、任萍、郝建鑫、吳若思,四人合計控制公司68.96%的表決權。
1
主營產品市占率較低
聚賽龍是中國工信部認定的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主要從事改性塑料的研發、生產和銷售,其產品包括改性通用塑料、改性工程塑料、改性特種工程塑料及其他高分子材料等,主要應用于家用電器、汽車工業、醫護用品、電子通信等領域。
2018年至2021年1-6月各報告期內,聚賽龍的營業收入分別為8.68億元、9.99億元、11.08億元和5.96億元,歸屬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凈利潤分別為2784.15萬元、4752.61萬元、7697.58萬元和3533.64萬元,公司盈利呈穩步增長趨勢。
公司的主營業務收入主要來自改性塑料產品的生產和銷售,改性塑料的銷售收入占各期主營業務收入的比例分別為92.11%、90.88%、93.21%和95.88%。其中,改性PP是公司最主要的產品系列,各期的銷售收入占比為59.10%、63.67%、61.32%和52.96%。
公司專注于合成樹脂的改性業務,處于改性塑料產業中游,上游主要為各種通用塑料、工程塑料、特種工程塑料等合成樹脂產業,下游主要為家用電器、汽車工業、醫護用品、電子通信等行業。
根據國家統計局和前瞻產業研究院的統計數據,國內企業的改性塑料產量從2010年705萬噸增長至2019年的1955萬噸,復合年增長率為12%。
合成樹脂及共聚物產量的復合年增長率為9.13%,改性化率由2010年16.2%增長至2019年的20.4%。
改性塑料業的快速發展離不開“以塑代鋼”、“以塑代木”的產業結構調整,隨著工程塑料改性技術的提升,基礎樹脂改性后性能已優于鋼材,并在家用電器、汽車零部件、通信設備、電動工具、新能源、高鐵制造及航空航天等領域實現了部分替換。
目前國內塑料的改性率僅為20%左右,該行業未來仍具備一定的增長空間。但國內的改性塑料企業超過3000家,規模普遍偏小,年產能超過3000噸的企業僅有70余家,行業集中度較低,具有自主創新能力、能夠為客戶提供改性材料整體解決方案的企業較少。
從市占率來看,以2017-2019年改性塑料市場產量進行測算,聚賽龍市場占有率僅為0.61%左右,與金發科技、普利特等競爭對手存在一定差距。
其中,金發科技市場占有率約近8%,普利特、道恩股份、國恩股份市場占有率均超過1%,沃特股份和南京聚隆的市場占有率約 0.5%左右。
2
資產負債率高于同行
2018年至2021年1-6月各報告期內,公司的資產負債率分別為63.79%、62.15%、63.35%和59.52%,由于融資途徑有限,公司主要通過銀行信貸來籌措資金,導致資產負債率居高不下,遠高于同行業可比上市公司平均水平。
另外,各報告期內,公司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分別為-1.94億元、-1.69億元、-1.33億元和-0.46億元,持續為負數。
由于銷售回款和采購付款具有不同的信用期,而公司客戶多采用票據結算,應收票據和應收賬款隨著銷售收入的增長而逐年增加。作為資金密集型的行業,公司對運營資金的需求較大,因此存在一定的流動性風險。
3
結語
從公司所處的賽道來看,未來具有一定的增長空間,但目前行業集中度較低,公司的市占率還較小,且存在一定的經營風險。若能通過上市融資,改善公司現金流以及擴大公司規模,對未來公司搶占更多的市場份額有一定的積極作用。
關鍵詞: 聚賽龍創業板IPO 專注改性塑料 資產負債率高于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