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暑期檔的紀錄片風格迥異,有頂級團隊聯合打造的史詩級巨作,與恐龍穿越時空的會面;也有震碎三觀的真實事件被起底揭發;還有盧卡斯影業旗下特效公司工業光魔發展史;更有記錄體育界新星如何走向管理和創業。這些紀錄片背后,是一個「階段」,一個「時代」的落幕。
【資料圖】
《史前星球》(Prehistoric Planet)
《史前星球》(Prehistoric Planet)由BBC Studios自然歷史部門團隊打造、「世界自然紀錄片之父」大衛·愛登堡(David Attenborough)配音,「配樂天花板」漢斯·季默作曲,以及負責過《獅子王》《哥斯拉》系列等作品的國際頂尖的視效公司MPC(Moving Picture Company)負責視覺效果……
頂級出品人、導演、配音、特效、音效匯集到一起,組成頂級陣容。如此巔峰級的制作團隊,背后按幀燃燒的英鎊,奠定了這部紀錄片的水準。不僅如此,在幕后制作的整個科學顧問團隊里,并不只有恐龍學家,還有動物學、植物學、科學插畫等領域的專家。這讓以恐龍為主角的《史前星球》,呈現出的是一個完整的生態環境。
《史前星球》以白堊紀時代的環境為背景——最豐富、最壯觀的恐龍時期。整個紀錄片以地形作為區分,一共5集,分別是海岸,沙漠,淡水,極地和森林。并憑借古生物知識和電影特效制作效果還原了各類古生物的體態外貌、生活習性等多維度視角;展示了不同恐龍如何為生存而戰,揭露了那個時代里地球壯觀的生物面紗,推進了史前生物紀錄片的發展進程——為觀眾帶來了一場視覺盛宴。
片中的諸多背景環境,都是團隊從真實世界拍攝而來的。不僅有攝像機和替身模型,制作團隊還配備了用于環境建模的激光探測與測距掃描儀,以及用于測量光線的高動態范圍成像設備。這讓工作人員在添加CG恐龍時,能在三維空間中再現自然環境和照明。
不得不說,《史前星球》是行業的領先者。不僅具備嚴謹的科普效果,還使用「擬人化」去描述動物的行為,打破了「年齡層」的觀看顧慮。這部恐龍紀錄片的背后,是藝術與科學、科技的碰撞——制作人員們潛心鉆研故事內容與細節,通過新穎的表達方式和技術還原「真實畫面」。
《乖乖聽話:邪教中的祈禱與服從》 (Keep Sweet: Pray and Obey)
如果說敢拍,那還得看Netflix今年6月8日上線的邪教主題新紀錄片《乖乖聽話:邪教中的祈禱與服從》(Keep Sweet: Pray and Obey)。Netflix將鏡頭對準了摩門教基要派,這是一個枝繁葉茂的大家庭,也是邪教組織,他們相信FLDs(耶穌基督后期圣徒教會的基本教義)。這個組織最著名的是一夫多妻——要加入教會,必須承認并實行一夫多妻制。教規表明一個男人有越多的妻子,他就離天堂越近。
男權和父權制的無限擴張,最終演變成一場可怕的人權危機。這樣一個組織的存在,已經夠離譜了;更不可思議的是,從19世紀一直持續到21世紀,至今仍未根除。女性在FLDs來說,那永遠都是從屬地位,她們的生活與21世紀的現代文明嚴重脫節,甚至連頭與手之外的皮膚都不可以輕易外露。
這部紀錄片被稱作真實版《使女的故事》(The Handmaid"s Tale),卻比《使女的故事》更加真實而荒誕。短短幾年,教會不斷「壯大」,累計有上萬教徒,形成了一個孤立自足的小社會。由于廉價勞動力遠低于市場標準,FLDs在制造業市場沒有競爭壓力。女人和孩子種植農副產品,男人建造商業建筑和機械零件。沃爾瑪、亞馬遜等知名品牌都曾是他們的客戶……
對女性造成的傷害、核心家庭的破碎、資金流動……諸多隱藏的傷害在被「營造」出的陽光之下撕開了一個口子,罪惡突然全部流露出來。《乖乖聽話:邪教中的祈禱與服從》扯開了21世紀某些人性的遮羞布,黑夜已經消逝,但光明還遠未到來。
《光影與魔法》(Light & Magic)
7月27日,由Disney+出品的紀錄片《光影與魔法》(Light & Magic)共6集,帶領觀眾一窺工業光魔公司的發展歷程,幻化出一封獻給全球電影人的情書。
視覺特效散發出的魅力,吸引人們走進電影院,因為能看到其他地方沒有的景觀。紀錄片《光影與魔法》鏡頭對準的,正是光影之下最具有魔力的存在——工業光魔公司。工業光魔,全球第一特效大廠,承包了好萊塢將近70%的特效工作。比如,承包一代人童年回憶、青春印記的,《哈利波特》《侏羅紀公園》《變形金剛》《加勒比海盜》等等系列電影,都離不開工業光魔的身影……
《光影與魔法》先用《星球大戰》的制作史揭秘了工業光魔公司,從成立到發展,并影響整個電影行業的傳奇歷程。又通過一系列家喻戶曉的電影,帶我們深入幕后創作的歷程,了解好萊塢歷史上最具傳奇色彩的電影制作人的靈感來源,看看這群極具創意、充滿奇思妙想的人,是如何運用魔法為我們打造了一部又一部膾炙人口的優秀影片。
不僅如此,影片還從這群特效設計師的個人電影中,尋找蛛絲馬跡,講述他們與電影的傳奇故事。驀然回首,整個電影行業的發展,最終都可以回溯到,1975年在凡奈斯那座倉庫制作《星球大戰》的那些人。他們走了很長很長的路,終于將這個魔法世界送到觀眾的面前。
《孤注一擲:阿森納》(All or Nothing: Arsenal)
2018年,Amazon Prime Video會員看到了一部記錄曼城在英超2017-18賽季100分破紀錄奪冠過程的紀錄片,這部名為《孤注一擲:曼徹斯特城》(All or Nothing: Manchester City)的紀錄片一炮走紅,下載量超過1000萬次。后來亞馬遜把《孤注一擲》(All or Nothing)做成了系列紀錄片,在曼城之后又在英超跟拍了2019-20賽季的熱刺。而在最新一季里,鏡頭對準了2021-22賽季的阿森納。
《孤注一擲》系列紀錄片的成功,讓體育紀錄片在近些年成為了一個風口。當《孤注一擲:阿森納》(All or Nothing: Arsenal)8月18日放出最后兩集后,這部紀錄片已經完結,但是它包含的信息量,已經超過了一部單純的賽季紀錄片。阿森納作為一個少帥,一個菜鳥教練,他是怎么一路趟過險灘激流,對于年輕的管理者和創業者來說,為什么更容易有所觸動?紀錄片里都有答案。
風向劇觀
紀錄片的使命是什么?答案之一或許是表達現實中那些被忽視的面向。一部優秀的紀錄片不但能開拓視野,而且還蘊含著積極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感謝2022的暑期的紀錄片,一個賽道涉獵多個領域,為觀眾們帶來那么多「不同時代」下的「不同世界」。
流媒體網新推出“聽 · 道”欄目。由虛擬人為你播報行業內的大事小事,熱點焦點!歡迎大家關注。
責任編輯:侯亞麗
分享到: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流媒體網”的文章,版權均屬流媒體網所有,轉載需注明出處。非本站出處的文章為轉載,觀點供業內參考,不代表本站觀點。文中圖片均來源于網絡收集整理,僅供學習交流,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侵權,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