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故宮博物院不斷與數字媒體結合,讓文化遺產推廣項目不斷上新,目前也正在探索以《清明上河圖》為代表的虛擬現實新花樣,讓文創迷進入歷史世界,與過去互動。在其他文明古國,VR技術也被廣泛用于重建被摧毀的文化遺產,包括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支持的展覽、伊拉克戰爭遺跡展、以色列博物館的重返阿勒頗項目,這些被復原的歷史場景中還加入互動,讓游客能親身參與歷史時刻、心系家國命運,對重建民族記憶有著重要價值。
(資料圖片)
伊拉克:虛擬現實再現戰爭前的文化輝煌
2014年,伊斯蘭國組織武裝分子在一次閃電襲擊中占領了伊拉克三分之一的地區,占領了北部尼尼微省首府城市摩蘇爾(Mosul)作為他們的據點。在奪回摩蘇爾老城的戰斗中,整個城市被夷為廢墟,只有一座名為宣禮塔的基座幸存下來。經歷過這場戰爭,伊拉克各地的文化遺址也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壞。在伊拉克部隊和國際聯盟于2017年擊潰圣戰分子后,摩蘇爾的歷史遺址、清真寺和教堂仍在修復中,目前老城的大部分區域仍然是一片碎片海洋。
為了重建這座城市的美好過去,伊拉克的摩蘇爾遺產之家博物館(Mosul Heritage House museum)在今年采用數字技術將歷史車輪倒轉回戰爭爆發前。游客戴上虛擬現實耳機,便可以探索被圣戰戰士摧毀的遺址,并參與這場「戰斗」,目標擊敗對方勢力。
當地技術工程師利用數千張當地居民留存的個人照片,讓摩蘇爾地區和尼尼微?。∟ineveh)的五個歷史遺址得以3D重生,游客通過VR眼鏡就可以游覽因戰爭而受損的建筑物,比如一座著名的清真寺及其特有的傾斜尖塔。沉浸式參觀了被復原的場景后,經歷過戰爭的游客被喚起了記憶,反饋到「希望這是真正的摩蘇爾,而不僅僅是一個虛擬的城市」。
虛擬現實參觀與摩蘇爾現實之間的對比令人痛苦,也因此能夠呼吁當地加快進度恢復遺產地,既吸引游客,又為附近地區帶來生命活力。對于那些出生于戰爭之后的孩子而言,他們從未見過伊拉克的文明遺產努里清真寺(Al-Nuri Mosque)及其阿德哈巴宣禮塔(Al-Hadba Minaret)。虛擬現實則能夠讓新一代人找回一些寶貴記憶。摩蘇爾遺產之家博物館是一家私人博物館,于今年6月中旬開放,雖然博物館設施簡陋,僅有一部VR耳機,但其第一個月就接待了4000多名游客。
參考環保指標,「綠化」電影節
阿勒頗是敘利亞第一大城市,曾經是一個繁榮的猶太文化中心,當地有宏偉的猶太教堂建筑和神圣的《阿勒頗古抄本》(Aleppo Codex)?!栋⒗疹H古抄本》被認為是現存最準確的馬索雷特文本手稿,該手稿寫于公元10世紀初,被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名錄。1947年,由于中東發生戰亂,阿勒頗大猶太教堂被燒毀,著名的阿勒波抄本也隨之消失,一大批居民也從阿勒頗逃離。
2022年,那些離鄉背土的阿勒頗居民用過去冒著生命危險帶走的圖像資料「拼出」75年前的故鄉,在以色列博物館進行展覽,展覽名為《回到阿勒頗》(Back to Aleppo)。展覽利用當前最前沿的虛擬現實技術制作了阿勒頗大猶太教堂的數字3D模型,使早已消失的社區和那個時期重現。
其中最重要的素材是當年的阿勒頗人莎拉·沙瑪(Sarah Shammah)于1947年用攝像機拍下的猶太大教堂360度全景。阿勒頗大猶太教堂曾在1400年和1947年被摧毀和重建。2016年,它在敘利亞內戰期間再次被摧毀,此后被遺棄并成為廢墟。
以色列博物館期望能呈現猶太教堂的千年歷史,決定根據攝影圖像史料,用虛擬現實還原阿勒頗大猶太教堂在某一特定時間、某一特定天的樣子。VR展覽通過攝影測量和地圖繪制,依托可追溯到20世紀初的攝影信息檔案,重建了大教堂。游客沿著以色列博物館的路線「步入」大教堂,參觀令人印象深刻的內部?!痘氐桨⒗疹H》的策展人表示,展覽正試圖利用高科技與更年輕的觀眾建立聯系。這座阿勒頗大猶太教堂其實是「非真實存在」的符號,代表的是舊世界和未來世界的交融。
風向評論
故宮博物院推出的虛擬現實項目大多以存世的著名書畫為素材,搭建出畫中圖景,讓現代人進入畫卷與古人會面。而伊拉克戰爭遺跡展和以色列博物館則以普通人留存的個人影像資料為主要素材,讓大眾共同重建過去的美好,親手傳承集體的民族記憶,更能引發內心深處的共鳴。
責任編輯:侯亞麗
分享到: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流媒體網”的文章,版權均屬流媒體網所有,轉載需注明出處。非本站出處的文章為轉載,觀點供業內參考,不代表本站觀點。文中圖片均來源于網絡收集整理,僅供學習交流,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侵權,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