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uby id="26j7v"><table id="26j7v"><thead id="26j7v"></thead></table></ruby>
    <strong id="26j7v"></strong>
    <progress id="26j7v"></progress>
    資訊> 正文

    焦點快報!全AI制作游戲面市 帶來的卻是行業憂慮

    時間: 2022-10-12 08:52:30 來源: 傳媒1號熊雨田/譯

    今年9月,《此女孩不存在》(The Girl Does Not Exist)在Steam上線,讓全AI制作的游戲開始存在。這款游戲從情節、視覺到音樂設計,全部由人工智能生成,預示著游戲行業即將發生巨大變化。游戲開發者在AI的加持下,獲得了更快更廣泛的創作可能,但值得重視的是AI創作所帶來的倫理法規問題。

    全AI游戲:《此女孩不存在》

    《此女孩不存在》(This Girl does Not Exist)是一款由一對情侶開發的簡單益智類約會游戲,玩家可以通過打造吸引人浪漫角色來演繹自己的故事、畫外音和圖像。而整個游戲的制作過程,從藝術到故事到音樂,都是由人工智能生成的。目前最火熱的AI圖像生成軟件Midjourney被用于游戲的視覺效果設計。


    (相關資料圖)

    開發者表示,整個圖像生成過程經歷了反復的嘗試,在眾多生成結果中不斷迭代,才得到最終的呈現效果。這樣的重復是AI游戲制作面臨的難題:如何在不同姿勢或場景下生成屬于同一個人物的圖像,這需要重新運行大量的程序命令,直到得到一組完全一樣的形象。

    這款游戲已經成為這對情侶開發者的代表作,擁有最暢銷的記錄。但他們坦言,在為游戲進行宣傳直播時,大眾的反饋多是負面的,認為《此女孩不存在》不是名正言順的游戲作品,而更像是一個單純的AI產品,因為游戲需要更多革命性的創造。這些公眾的批判并沒有阻止這對游戲開發夫婦進一步探索AI游戲制作技術,他們將在下一個游戲中繼續讓科技手段發揮作用,不過AI的輔助只會涉及部分開發工作,比如在用戶界面或背景設計等一些不太重要的細節部分。

    開發者表示,如果他們再完成一個全AI制作的游戲,他們會在選擇在人們體驗過游戲后才告訴他們制作原理,再去觀察公眾的反應,也許這樣會讓人們避免對AI制作的偏見。

    AI內容出品的爭議

    《此女孩不存在》帶來的熱火話題,不僅只限于AI進入游戲生產領域的便利性和開創性,還引發了整個文化娛樂行業對未來生產方式的批判探討。

    目前在游戲、電影和電視行業,許多領域已經納入了人工智能,其結果是創作者的技能開始被低估了,全AI制作的游戲出現,或許將會使情況更加惡化。此外,AI生成的圖像可以滿足很多內容生產的需求,一個藝術家或藝術總監可以取代5到10名入門級藝術家。人們將越來越重視內容的生產速度,而更少關注生產質量。

    一位曾創作過一系列獲獎單曲的音樂家表示:技術不是在讓自己的工作變得更容易,而是想取代我,或者迫使把我所有的時間都花在磨練我的操作上,訓練我能指導數百個不同指令的等效軟件,直到它偶然地吐出一種我們可以在游戲中使用的物料。

    所有的視覺內容生產都可能外包給AI的話,一些不太嚴謹的出品公司可能會為創造性工作提供低廉的報酬,因為最終結果「過得去就行」。這不僅會影響插畫師,還會影響攝影師、平面設計師、模特,以及幾乎所有服務于內容生產領域的人。

    比如,算法可以在很短的時間內快速改進和更新作品,一些獨立制作的恐怖游戲、紙牌游戲和角色扮演游戲使用了人工智能技術,它們花在技術方面的經費正在超過創作者們的研發費。除了讓內容創作者的價值貶損,這些AI平臺也破壞了現有知識產權的倫理法律規范。

    如果一家大公司看到對其有用的圖像或想法,它們只需將其輸入AI系統,便可以在幾秒鐘內獲得模擬結果,更可怕的是它們不需要為該圖像的原創藝術家付款,這些平臺極大程度侵害著知識產權規范。

    知識產權對小創作者不再有價值,因為個體無法制作《星球大戰》似的大電影,但迪士尼可以將個體的作品用于大制作。比如說一位創作者曾表示,一個大平臺未經其同意便使用其圖片作品,用程序模仿其創作風格,給他造成了無法彌補的損害。并且很多程序可以去除知識產權水印。

    在版權這一核心倫理法律問題上,確實還沒有明確的、具有約束力的立場來應對當下的AI內容生產。盡管美國版權局在今年2月曾拒絕授予AI作品的版權,認為人類署名是版權保護的先決條件。

    然而,該案件目前仍在向聯邦法院上訴,因為AI創作者認為,在對機器進行編程之后,他應該獲得最終作品的版權。即使案件有了最后判決,內容創作者們也需要更多的時間和案例才能圍繞AI生產的版權歸屬形成更明確的法律共識。

    風向評論

    《此女孩不存在》預示著全AI生成的游戲或將在市場中大量涌現,開發者和玩家們或許也會越來越對技術的呈現效果持樂觀態度。

    但我們必須警醒,AI在一定程度上正吞噬著本應專屬于人類的藝術創造力。這種能力激發著我們的情感,而擁有情感正是人類與其他動物得以區分開來的重要屬性。為此,我們的倫理與法律應釀造一個良性的人工智能內容生產環境,以保住那些重要的「人為要素」。

    2022年《智能視聽產業月報第9期》重磅上線!點擊下圖 訂購 ↓↓↓

    責任編輯:侯亞麗

    分享到: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流媒體網”的文章,版權均屬流媒體網所有,轉載需注明出處。非本站出處的文章為轉載,觀點供業內參考,不代表本站觀點。文中圖片均來源于網絡收集整理,僅供學習交流,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侵權,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

    關鍵詞: 知識產權 人工智能 這款游戲

    責任編輯:QL0009

    為你推薦

    關于我們| 聯系我們| 投稿合作| 法律聲明| 廣告投放

    版權所有 © 2020 跑酷財經網

    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網站聲明。本站不作任何非法律允許范圍內服務!

    聯系我們:315 541 185@qq.com

    剧情Av巨作精品原创_一区二区三区sM重口视频_91综合国产精品视频_久久精品日日躁
    <ruby id="26j7v"><table id="26j7v"><thead id="26j7v"></thead></table></ruby>
    <strong id="26j7v"></strong>
    <progress id="26j7v"></prog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