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資料圖)
10月20日消息,據北京青年報報道,國內彩電市場價格走低已持續一年,但性價比的提升并沒有換來銷量的上漲,已有多家彩電企業從重視研發投入轉向“去庫存”策略。據專家稱,今年雙十一購物節將會是家電行業一次逆風翻盤的好機會。
隨著消費電子產品市場需求逐漸萎靡,智能手機、PC、電視等熱門品類的銷量也在持續下滑,相比起智能手機廠商們通過更多的營銷手段促進交易量不同,家電領域似乎很難找到銷量回暖的突破口。據報道,隨著上游面板廠商的價格下降,目前彩電市場的降價策略已經持續了近一年,包括32吋、50吋、75吋在內的中大型電視價格都幾乎降到了冰點,來自電視大廠TCL的雷鳥電視雀4SE,僅需500元出頭就可拿下,這樣的景象在前幾年可是極為罕見。
事實上,即使彩電價格已經足夠便宜,但似乎還是沒辦法刺激需求回暖。TrendForce提供的行業報告顯示,2022年第三季度全球電視出貨量達5139萬臺,較去年同期下降2.1%,創造了自2014年以來最差的單季度出貨量成績。值得注意的是,即使全球市場連續數季度發出消費需求暴降的警示信號,但電視廠商們并沒有選擇降低產量,據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2021年我國彩電產量為1.85億臺,僅比上年降低1100萬臺,始終處于供過于求的狀態。
廠商們面臨的局勢相當艱難,由于電視產品的定價受制于面板材料的價格,一旦面板廠商提價,電視產品也必須漲價,這對于本就處于需求寒冬期的電視行業來說將會是嚴重的打擊。但好消息是,目前在打“價格戰”的廠商大多都沒有在自研技術上有太大投入,或者說這類產品本身利潤就相當微薄,漲價或是降價對現在的市場需求來說都影響不大。
不得不說,電視廠商們還在中低端市場里狠打“價格戰”,而擁有自研技術的高端市場廠商們,旗艦產品早已飆升至百萬級別,LG近期還推出了售價破200萬的巨幕電視,市場層級的差別十分明顯。當然,并不是每一家廠商都有像三星一樣從面板到生產全線自研的實力,找到適合產品路線的營銷策略或是提升在某個特色功能的競爭力,或許才是中低端廠商們找到新的銷路,實現逆勢增長的好方法。
“讀史明智,鑒往知來”,期望流媒體網梳理的歷年中國IPTV政策能給同仁們做市場決策提供參考!點擊下方獲取資料PDF。
責任編輯:胡笑柯
分享到: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流媒體網”的文章,版權均屬流媒體網所有,轉載需注明出處。非本站出處的文章為轉載,觀點供業內參考,不代表本站觀點。文中圖片均來源于網絡收集整理,僅供學習交流,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侵權,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