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uby id="26j7v"><table id="26j7v"><thead id="26j7v"></thead></table></ruby>
    <strong id="26j7v"></strong>
    <progress id="26j7v"></progress>
    國內產業> 正文

    “西關大少” 梁基永盼重整香港墓葬,冀珍惜“另類”文化遺產

    時間: 2023-08-15 02:21:26 來源: 星島環球網

    墓葬研究在香港一直是冷門議題,疫情期間,文獻學者梁基永訪尋香港逾百古墓,記下一頁備受忽略的香港墓葬史,發現前人傾巨資建墓、不惜工本追逐風水穴,以圖惠澤后人的往事,更發現近代香港墓穴制式源自廣州的廣式大墓,有別開埠前原居民葬俗。這位出身科舉世家、被稱“西關大少”的學者,3年來每星期拿行山杖走入山林尋墓,他說最驚喜是找到全港唯一一組墓前“旗桿夾”,及明朝“歇山頂式”古墓和墓志,補遺明代建筑在香港的缺失。他冀當局及市民珍惜這種另類文化遺產。

    ▲“梁府”客廳掛著清末大鵬協副將張玉堂的書法,梁基永指喜歡張的字體有氣勢。


    (相關資料圖)

    ▲梁基永是嶺南派傳人,現時亦教畫授徒。

    梁基永是文獻學者,亦是中文大學道教文化研究中心榮譽副研究員,出身清代富商及科舉世家??釔蹥v史的他自幼跟長輩祭祖,把墓穴制式、建筑風格等知識記入腦海。由奏古琴、寫書法,到埋首研究古墓,亦與3年疫情有關,“因為無法外游,便隨愛好風水的朋友行山尋穴?!本拱l現香港保留不少風水名穴,反映早年港人十分迷信,然而時下風水著述傾向獵奇、探秘,他希望以社會學角度探究風水穴背后的墓葬文化,尋找前人的生活足跡。

    “文獻學是紙上談兵,光看文獻,沒有感覺,相反田野考察能夠實地撫摩磚石,才有現場感?!绷夯雷匝圆皇恰袄錃夥繉W者”,隨即坐言起行,部署尋穴行動。他先在社交群組上載一些墓穴建筑制式的相片,并解說由來,引來山友留言。其后他上載一張墓穴前置“旗桿夾石”的相片,有山友稱在茶果嶺見到相同大石。他指,這個“情報”十分重要,因為“旗桿夾石”,是清末一種炫耀子孫功名的裝飾,過去主要置于祠堂,至清同治年間流行置于墓前。梁出身科舉世家,其在廣州白云山的祖墓墓前豎立旗桿夾,惟清代香港功名極少,現時雖有新界大族祠堂的旗桿夾,但私人墓地置旗桿夾卻是未有所聞。

    ▲茶果嶺山頭的墓前“旗桿夾石”,是香港唯一同類建筑。

    ▲梁基永出身科舉世家,其白云山祖墓前亦置有“旗桿夾石”。

    “玉山草堂”保存最完整

    梁隨即約山友訪尋,果然在茶果嶺一處偏僻山頭,找到這對花崗巖旗桿夾石,從尺寸及銘文相信屬舉人功名。該墓墓主姓葉,墓碑顯示其身份為“儒林郎”,梁估計是買來的官職。他再按石上所刻年份翻查史料,確定葉的后人曾參加咸豐年間一次科舉及中舉人,后人便于葉的墓前立旗桿夾。他指,這是重要科舉文物,能在香港找到完整的墓前旗杵夾屬難能可貴。

    晚清至民國時期,香港備受省城廣州影響,不少廣州富商來港經商、置業及設分支,亦將茶樓及點心等飲食文化,以至廣式大墓的奢華墓葬方式帶來香港。梁基永的先輩是廣州西關著名陶瓷商,綽號“陶瓷梁”,其祖父輩亦曾在中環置業。他指,廣式大墓規格宏大,別于新界原居民的古代墓葬,而香港現存最具規模的廣式大墓,屬大圍銅鑼灣的李母成太夫人墓,是早年著名石商李炳為母修建的墓,其三層建筑由花崗巖砌建,氣勢雄偉,附設供后人守孝居住的墓廬“玉山草堂”,亦屬現時保存最完整。他稱,當時李炳買下山頭建墓,反映前人雄厚財力,以求先人風光大葬的風俗。

    明代墓志失修 隨時坍塌

    2005年,梁基永來港定居,他指當時發現香港欠缺明代的實體文物或建筑,估計與當時明代在香港“遷界”有關,然而3年下來竟找到明朝“歇山頂式”古墓及珍貴明代墓志。據他說,這座“歇山頂式”古墓坐落屯門山景邨,外形有如兩進的民居,外面是清代建筑,而歇山頂則是明代風格,是香港唯一現存同類建筑,彌足珍貴。至于明代墓志,原本埋于粉嶺龍躍頭鄧氏一穴明代古墓內,其后人于70年代修墓,取出墓志,隨便豎于墓前,可是墓穴修葺后已無太大文物價值,反而墓志出土,極具價值??墒嵌嗄陙砟怪救斡娠L吹雨打,早已失修現裂痕,恐隨時坍塌。

    ▲梁于粉嶺龍躍頭找到明代墓志,但墓志現已失修,恐會倒塌。

    ▲梁基永與山友在屯門山景邨附近找到建于明代的“歇山頂式”古墓。

    3年下來,他每星期與山友組成尋墓團,訪尋逾150個古墓名穴,最驚險一次是去年3月在屯門青山腹地“獅子巖”,探尋一穴坐落巖下懸崖的隱蔽墓穴。他指,當時計劃攀爬植于懸崖下、靠近穴口的大樹進入,惟大樹倒塌,只得改由山頂爬下??墒侨胙ㄒ^兩關,先是爬下5米狹窄入口,然后彎腰前行至另一入口,但該入口僅得半米闊,“要仰面朝天,雙手支撐身體,像青蛙爬下,最狹窄處幾乎面貼石壁?!弊詈蟪晒θサ降撞?,找到面向屯門的小型墓地。離去時,他與山友又要攀爬上去,弄得一身泥土,但驚訝前人為圖好風水竟找到如此奇穴,先人下葬時仵工有多艱辛,后人拜祭時亦困難重重。

    ▲尋墓3年,梁指最驚險一次是去年3月在屯門青山腹地“獅子巖”,要艱辛爬下石洞。

    聽他解說一眾古墓淵源,就如翻看一頁頁香港近代史、風俗史。說起前人追求風水名穴的軼事,他意猶未盡,如有新界族人竟侵占同族風水墓地,亦有前人的墓碑提示后人不可再修墓,因子十年間已數度修改,每次修改都引起家族紛爭失和。他指,廣式大墓源自廣州,但內地經歷文革等洗禮,廣府大墓建筑早已蕩然無存,反觀香港卻意外保留這些大墓,十分難得。至于新界古墓則屬私人財產,政府沒權保護,他最擔心后人發跡后亂修墓,破壞古墓原有風格。

    風水名穴 背后有段故

    綠色殯葬成為社會大勢,他坦言,更顯得保護現存古墓的重要,“墓葬是結合時代建筑、雕刻、書法等工藝元素,亦反映社會風俗的重要文化遺產,希望當局及市民一起珍惜?!彼f,最放心不下是茶果嶺的旗桿夾這個珍貴科舉文物,盼當局在動工發展茶果嶺前,將旗桿夾覓地重置或加入作歷史展覽。

    笑言要“平反”大少之名 煮茶下廚樣樣得

    梁基永幼承庭訓,說話溫文,短訊往還總是“兄前弟后”,禮數周到。愛飲茶的他為求顯出茶香,會專誠取山水備煮茶。對被稱“西關大少”,他笑言要“平反”,因為平日都會為家人下廚做菜,絕非十指不沾陽春水。

    受家族熏陶,梁自中學起收藏古籍及明清扇子,又師從名家學畫及書法,屬嶺南派傳人。大角咀的“梁府”典雅樸實,收藏不少字畫古籍,客廳掛著曾駐守九龍寨城的清末大鵬協副將張玉堂的書法?!傲焊绷硪徊蝗笔遣枞~,看書款客,他總會備水沏茶。對水源,他甚講究,定期到半山寶云道或沙田紅梅谷取山水,他指山水雖清甜,但會過濾后才飲用。

    梁基永3歲時已學鋼琴,他憶述當時由姑婆執手相教,近年他積極推廣古琴,更曾公開示范及外訪交流。他指,平日在家彈古琴,6歲小狗“糯米滋”亦會隨琴音跳躍吠叫,十分有趣。

    童年時家住“西關”大宅,亦有老傭人“接放學”,梁被稱“西關大少”多年。他笑言,現時亦會為家人下廚做菜,如近日便用由番禺直送的“禮云子”炒蛋,認為要為“大少”之名平反。年屆50歲,他每早起牀做平板支撐運動(Plank),“對收腹十分有效?!比缓笤诼杜_小花園看書、吃早餐,再展開一天的教畫、授琴及著述工作。

    以上內容歸星島新聞集團所有,未經許可不得擅自轉載引用。

    關鍵詞:

    責任編輯:QL0009

    為你推薦

    關于我們| 聯系我們| 投稿合作| 法律聲明| 廣告投放

    版權所有 © 2020 跑酷財經網

    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網站聲明。本站不作任何非法律允許范圍內服務!

    聯系我們:315 541 185@qq.com

    剧情Av巨作精品原创_一区二区三区sM重口视频_91综合国产精品视频_久久精品日日躁
    <ruby id="26j7v"><table id="26j7v"><thead id="26j7v"></thead></table></ruby>
    <strong id="26j7v"></strong>
    <progress id="26j7v"></prog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