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uby id="26j7v"><table id="26j7v"><thead id="26j7v"></thead></table></ruby>
    <strong id="26j7v"></strong>
    <progress id="26j7v"></progress>
    跑酷董事局> 正文

    一個家庭最大的悲哀:把日子過反了

    時間: 2023-08-13 18:35:41 來源: 金牌脊梁神筆

    波蘭作家萊蒙特說:一切事物都是有順序的,如果沒有順序,那就會出錯。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生活中,有些家庭越折騰,日子越不順,越掙扎,生活越慘淡。

    歸根結底,是搞錯了順序,過反了日子。

    學會捋清順序,家庭才會走向興旺。

    01

    錯序:工作放在第一位,孩子放在第二位。

    董卿在《開學第一課》里,有段話讓我印象深刻:

    “在教育孩子的時候,你選擇了賺錢,不去管教孩子。等孩子長大了,你辛辛苦苦掙一輩子的錢,都抵不過他敗家一年?!?/p>

    孩子成長道路上缺席的父母,最后都會付出慘痛的代價。

    作家蘇心認識一對夫妻,二人合力經營著一家公司,擁有千萬資產,過著外人艷羨的生活。

    可家家都有本難念的經,提起孩子,夫妻倆是一籌莫展。

    兒子小的時候,為了不影響他們工作,夫妻倆給孩子買了游戲機讓他在一旁玩。

    孩子長大一點后,夫妻倆忙著拓展公司業務,索性把兒子送到了寄宿學校。

    因為從小缺乏應有的約束和管教,孩子沉迷上了打游戲,十三歲就輟學了。

    他們軟硬兼施,講了很多道理,孩子說了一句“你們小時候都不管我,現在憑什么管我”,讓他們頓時語塞。

    有位名人說過,一個人事業上再大的成功,也彌補不了教育子女失敗的缺憾。

    教育好自己的孩子,不只是老師的事,更是你這輩子最重要的事業。

    教育家劉墉有一兒一女,兒子劉軒是哈佛大學博士,女兒劉倚帆14歲就以第一名的成績考入哥倫比亞大學新聞系。

    談起育兒經驗,劉墉直言:

    “家庭教育最為重要的是陪伴,從兒童期到青春期,都要陪伴孩子們共享快樂時光,與他們一起歡笑、一起成長?!?/p>

    哪怕工作很忙,劉墉也會抽出時間來,盡可能多的陪孩子。

    為了培養兒子的獨立性,他帶兒子到野外游玩,一起種菜,讓他做體力活。

    為了培養孩子的抗挫力,他和孩子玩跳遠、跑步、投球等體育項目,規定輸了不許哭、生氣。

    女兒練小提琴,他就充當樂譜架舉著樂譜;為了培養女兒學習的興趣,他帶女兒一起做科學實驗……

    在父親的陪伴下,兩個孩子從小就養成了獨立、樂觀、自信的性格。

    心理學教授吉爾博特說:“十年以后,你不會因為少做一個項目而遺憾,但你會因為沒有多陪孩子一個小時而遺憾?!?/p>

    沒有非掙不可的票子,也沒有非去不可的飯局,只有忽然長大的孩子。

    工作上的遺憾可以彌補,錢可以慢慢賺,可孩子教育的機會只有一次。

    在教育孩子這件事上,如果順序反了,家庭就會地動山搖。

    02

    錯序:對外人和氣,對家人發脾氣。

    作家張德芬有個讀者慧慧,老公是個典型的“兩面人”。

    他把最紳士的一面留給了外人,最糟糕的一面留給了家人。

    外人面前,他彬彬有禮,親和熱心。

    同學急需用錢,他二話不說立馬轉賬,連欠條也不用打。

    朋友深夜趕飛機,他披件外套便急匆匆出門相送。

    在家里,他卻喜怒無常,像個行走的火藥桶。

    妻子忘了洗他隔天要穿的襯衫,他就對妻子怒吼,并把衣服狠狠摔在地上。

    孩子作業寫錯了,他會失去耐心拍桌子,揪著孩子的耳朵大聲謾罵。

    他暴躁的性格,導致孩子從小就怕他,慧慧自己也寒了心,整個家快要分崩離析。

    張德芬說,很多人都仗著家人無條件的愛為所欲為,可等到傷害積累得足夠多,脾氣再好的人,也會頭也不回地離開。

    念叨多了、批評多了、指責多了,換誰心里都不好受,更何況是家人。

    把脾氣收一收,對家人好一點。

    品牌管理師盧永峰在創業初期,每天都超負荷工作。

    他要負責選品、開會、制定營銷方案,還要參加各種應酬。

    即便工作壓力再大,他從不在家中擺臉色。

    壓力大到實在難以疏解時,他會在車里靜坐幾分鐘,等撫平了情緒,再笑容滿面地回家。

    盧永峰說:“家是愛和溫暖的安樂窩,腳底的灰塵應該留在家門外,心里的灰塵也是?!?/p>

    家是講愛的地方,不是情緒的垃圾場。

    別再把日子過反了,別再對外人百般客氣,而對家人不依不饒。

    03

    錯序:小事計較,大事糊涂。

    心理學家劉禾粟在采訪了100個家庭后發現:

    一個家庭處理事情的態度,直接決定了這個家庭的幸福程度。

    幸福的家庭,從不在小事上內耗,彼此睜只眼閉只眼。

    可在大事上,他們絲毫不馬虎,會征求多種意見,做出合理性的決策。

    而不幸的家庭往往本末倒置,小事上糾纏不休,大事上稀里糊涂,一拍腦門就決定了,導致家庭喪失了很多機會。

    這樣的家庭會陷入惡性循環,越窮越愛計較,越計較越有隔閡,有了隔閡家庭自然就不會和睦。

    博主@張桐分享過個人的成長經歷。

    從他記事起,父母就經常會為了一些瑣事吵得不可開交。

    父親買的菜貴了,或是打牌輸了幾十塊錢,回家會被母親各種數落。

    母親飯菜做的不合口味,父親一邊吃飯,一邊嘟囔,惹得母親一臉不快。

    最讓他耿耿于懷的,是父母面對他的教育時表現出來的短見。

    初中畢業,他考上了市里最好的高中,可父母堅持讓他縣城就讀。

    因為縣城費用更低,花費更少。

    高考分數很高,他想學計算機。

    可父母認為只有進體制內才是好工作,所以強制他報了師范專業。

    而他那些學了計算機的同學,畢業后去了北上廣深,趕上互聯網的風口,有的人已經資產千萬。

    面對父母他心里多少是有點怨恨的,他說:

    “人生路看似漫長,其實最關鍵的沒幾步。在某些關鍵選擇上,我家恰恰是小事上斤斤計較、大事上稀里糊涂。
    導致父母在我的一些關鍵選擇上無法提供正確建議,甚至成為了阻力?!?/strong>

    家庭的格局,決定了一個家庭的走向。

    一個家庭里,雞毛蒜皮的事別較真,至關重要的事要清醒。

    大事不糊涂,小事不計較,是非分明又相互包容,是一個家應有的樣子。

    記得一位作家說過,日子過反了,就會使人心緒不寧。先把日子過順了,好運也就自然而然地來了。

    無論什么時候,都別把日子過反了。

    永遠記?。汉⒆咏逃纫粫r得失重要,永遠把家人放在第一位,小事不內耗大事不糊涂。

    關鍵詞:

    責任編輯:QL0009

    為你推薦

    關于我們| 聯系我們| 投稿合作| 法律聲明| 廣告投放

    版權所有 © 2020 跑酷財經網

    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網站聲明。本站不作任何非法律允許范圍內服務!

    聯系我們:315 541 185@qq.com

    剧情Av巨作精品原创_一区二区三区sM重口视频_91综合国产精品视频_久久精品日日躁
    <ruby id="26j7v"><table id="26j7v"><thead id="26j7v"></thead></table></ruby>
    <strong id="26j7v"></strong>
    <progress id="26j7v"></prog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