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益復雜的經濟大環境下,“債臺高筑”成為美國揮之不去的陰影,而市場對美國的信譽也正漸漸產生了動搖。
【資料圖】
時隔12年,美國信用評級再遭國際投行下調,引發全球關注。
瑞銀集團策略師表示,導致惠譽做出這一決定的根本條件比十多年前標普采取類似舉措的條件還要糟糕。策略師在報告中表示,2011年的評級下調主要是由于債務上限的姿態造成的,這次降級是由債務上限風險和巨額預算赤字造成的。
8月1日周二,國際三大評級機構之一的惠譽將美國長期外幣發行人違約評級(即信用評級),從最高級的“AAA”下調至“AA+”。這是惠譽1994年發布該評級以來首次下調美國信用評級,同時也是2011年國際評級機構標普下調美國信用評級以來美國首次面臨評級下調。
不出市場意料,惠譽下調美國信用評級后,為市場本已對美國經濟日益樂觀的情緒潑上了一盆冷水,全球金融市場遭遇“黑色星期三”。美東時間周三,美股市場遭遇拋售潮,三大股指集體下跌,其中納指跌超2%,創下今年2月以來最大單日跌幅。歐洲股市也集體收跌,各大指數跌幅均超1%。
北京時間周四早盤,亞太股市也多數下跌,大中華區指數則較為抗跌,早盤走低后,午后快速拉升,截至發稿,滬指、深成指和恒指均實現了小幅上漲。
美國信用評級遭惠譽下調至AA+
無論是國家還是企業,最高的信用評級是AAA,即3A等級,AAA級國家或企業普遍信用程度高,債務風險小,且擁有優秀的信用記錄。對于國家來說,投資者將信用評級作為判斷政府債券風險的基準。
于2011年8月5日,在美國奧巴馬政府與共和黨人在最后一刻就債務上限達成協議后兩天,標普下調了美國的主權信用評級,從“AAA”降至“AA+”,美國首次被降評級,引發了國際金融市場動蕩。
如今12年過去,基于美國反復陷入債務上限對峙以及美國政府債務負擔持續高企等諸多因素,惠譽在今年5月就曾向美國發出評級警告,將美國長期外幣發行人違約評級列入負面觀察名單。
然而,即便今年6月初美國總統拜登在最后關頭簽署了關于聯邦政府債務上限和預算的法案,惠譽對美國的財務狀況和美國政府治理水平仍充滿擔憂,近日將美國信用評級下調至“AA+”。
資料顯示,對于國家主權信用評級,目前全球主要有標普、惠譽和穆迪這三家國際評級機構。其中,惠譽是唯一的歐資國際評級機構,成立至今已有逾百年歷史,其在全球設有40多個分支機構,擁有1100多名分析師。
目前,三大評級機構中,僅有穆迪還對美國保持“AAA”評級。標普對美國的長期外幣債務發行人評級自2011年下調以來一直維持在“AA+”這一水平,前景展望穩定。
惠譽發表聲明稱,下調美國信用評級反映了過去20多年來美國相對于其他經濟體的“治理水平下降”,反復出現債務上限的政治僵局,而且常常拖到最后一刻才有解決方案,這削弱了人們對美國財政管理能力的信心。
惠譽預計美國在未來三年內的財政狀況會持續惡化,政府的債務負擔居高不下,而且還在持續加重。
被惠譽下調信用評級后,美國白宮和多名政府官員對此表示不滿,其中美國財長耶倫稱惠譽的行為“是武斷的”,而且參考了“過時的數據”。
上海交通大學上海高級金融學院教授、美聯儲前高級經濟學家胡捷認為,惠譽下調美國信用評級這個舉動更多是表達對于黨爭引發債券市場波動的不滿和警示未來美國國債上升帶來的風險,而并非認為美國國債當下面臨更高的真實違約風險。
美債規模突破32萬億美元
債務問題對于一個國家來說是一個嚴峻的挑戰,但由于近年來共和黨執政時期不斷削減稅收,而民主黨執政時則大幅擴大支出,這令美國面臨不斷惡化的財政赤字,美國政府因此借債“上癮”。
美國一直以來面臨債臺高筑的問題,這是惠譽下調美國信用評級的重要因素。
美國財政部網站的信息顯示,聯邦政府債務規模7月31日已超32.6萬億美元。據報道,美債規模突破32萬億美元的時間比新冠疫情前的預測提前了9年。惠譽則表示,美國債務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高達113%,而且這個比例一直在不斷走高。
惠譽預測,美國一般政府赤字占GDP的比重將由2022年3.7%上升至2023年6.3%,2025年將進一步擴大至6.9%。由此,美國政府一般債務將不斷上升,2025年政府一般債務占GDP比重將達到118.4%,加劇美國財政狀況對未來經濟沖擊的脆弱性。
惠譽預測美聯儲將進一步加息,經濟和勞動力市場的韌性使得美聯儲實現2%通脹目標的難度加大?;葑u認為,金融環境收緊的背景下,投資動能減弱,消費放緩,美國經濟將在四季度和明年一季度陷入溫和衰退?;葑u預測,美國實際GDP年均增速將由2022年的2.1%,放緩至2023年的1.2%,并于2024年進一步下修至0.5%。
值得一提的是,在下調美國信用評級后,惠譽再度出手,將美國兩大房產金融機構房利美和房地美的信用評級從“AAA”下調至“AA+”?;葑u稱,下調這兩家政府支持的企業評級,與調降美國政府債務評級的動作一致,“并非信貸基本面、資本或流動性惡化使然”?;葑u表示,房利美和房地美受益于政府的隱性支持,兩家企業對規模數萬億美元的美國房貸市場構成支撐。
本文源自:財華網
關鍵詞: